征文投票

善美家风故事 ——勤俭持家、尊老爱幼

2018-11-28 10:03:3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我有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我丈夫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我的公公和婆婆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在这样一个如此普通的家庭里,却充满着和谐、温馨,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感到幸福和满足。我家的家风是:勤俭持家、尊老爱幼。

    公公、婆婆都是四十年代的人,在他们那个年代,生产力极端落后,吃不饱、穿不暖,辛辛苦苦劳作一年,生产队也给分不了多少粮食,一年吃不上几顿白面饭,穿的衣服小补丁摞大补丁。现在社会发达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公公、婆婆凭着勤劳和节俭有了一定的积蓄。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公公、婆婆帮我们在市里买了房子,我们一家搬到了市里。到了市里后,生活条件比农村好了很多,但公公、婆婆从苦生活里养成的勤俭节约的习惯,并没有丢。一件衣服穿好几年,儿女们逢年过节都会给他们买新衣服,他们总也舍不得穿,还唠叨:“让你们别乱花钱,衣服洗洗还能穿,将来用钱的地方还很多,钱要省着花。”

    尤其婆婆更是个勤俭持家的高手。虽然现在市里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与农村的水井相比方便多了,但是她从不浪费一滴水,洗菜和洗衣的水被她放进水桶里用来冲厕所。婆婆还教导我们:电视里都播放了,现在水资源正在减少,原来家里的水井才十几米深,现在的水井都是几十米深了,一定要节约用水;家里用电也是本着节约的原则,家里的灯都换成了节能灯和LED灯,人离开房间,灯马上关掉,电器不用的时候,都会随手把电源拔掉;出门买东西,自己随身带手提布袋,从不用商场的塑料袋。刚开始我们对她的这种生活方式很不理解,认为家里虽不是特别富裕,但是吃穿没有问题,完全没有必要这样,生活条件好了,消费自然就高了。但是她还是坚持,婆婆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丈夫的解释是婆婆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未雨绸缪,总在为将来做积蓄。慢慢地,她的这种勤俭节约的习惯影响到了家里的每个人。我们才发现这种生活方式不仅节俭而且最健康,就拿吃饭来说,如今好多人都喜欢在外面吃饭,婆婆却要求我们没有特殊情况必须回家吃饭,理由有三:一、家里吃饭,才有家的感觉,家里要有烟火味。二、家里的饭菜,虽然比不上外面的美味,却比外面的营养卫生。三、家里做饭省钱,钱不能都用来填肚子,将来要做大用途。婆婆用勤劳、勤俭,筑就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幸福之家。

    公公和婆婆都是热心肠的人,不管谁家有大事小情,他们都会立即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去帮忙人家。除了和邻居关系处得非常好外,他们还经常参加一些义务劳动。从小就受他们影响的丈夫,也尊老爱幼、乐于助人,丈夫常对我说,像我们这些四十来岁的人,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再孝敬好自己的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他工作踏踏实实认真负责,即使是双休日,只要单位有事,他马上放下家里的事直奔单位。前几年孩子想让他带全家去旅游,他说有空一定带全家去,一年一年过去了,他答应得好好的,可计划总是因为单位忙而落空。工作之余,他常开车带着婆婆去散心,婆婆开心了,他就心安了,用他的话就是将来陪孩子的时间还有很长,慢慢再补给孩子吧,但对老人的爱是不能等的。

    在长辈的影响下,儿子在学校表现很好,团结同学、尊敬师长。放学后,会主动帮我做家务,“妈妈,你腰疼,你歇会儿,这活我能干!”孩子关切的说。我心里非常感动,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的家风已经融入我们一家人的骨髓。把一份正能量传递下去,我们的社会风气将更纯洁,生活会将更美好!(赵丽宁)

责任编辑:韩文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