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投票

家风传承下的美好家庭

2018-11-28 09:58:2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主席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也很重视家风建设。他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家庭是构建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兴,国家才兴,民族才兴;家教展现的是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必须认真完成的工作;家风是自古以来家庭形成的风气,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传承的基本平台。继承和发扬光大家风,是每一代人应该负起的责任。

我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从爷爷那辈起,我家就形成了大多数农村家庭所具有的家风:尊老爱幼,勤劳朴实,友爱邻里。爷爷生活的年代,日子还特别穷困,爷爷就是凭着自己的勤劳养家糊口,置办土地,因为自己的省吃俭用,日子还过得去。解放以后评定成分时被定了中农,可能当时的时候比贫下中农生活好一些。那时的爷爷,非常的正直善良。我们这一大家子居住在我村的北半部分,房子边上就是邻村的耕地。那时的粮食非常的重要,有时有的人家上顿不接下顿,爷爷从来没有到邻村的耕地里去拿粮食,虽然邻村离我们村还有一两千米,而且爷爷也要求家人不要损害别人的利益。就连邻村的护秋的人员都说:“有三老爷子(爷爷排行老三)在,我们很放心我们的粮食。”奶奶也很善良。奶奶是爷爷的第一个妻子去世后嫁给爷爷的。爷爷的第一个妻子有好几个兄弟,其中一个是盲人。那时候来我村算卦。村里人告诉我奶奶,他和爷爷的关系。奶奶二话不说,就把我这个舅爷拉到家里,住在家里,管着吃饭,还给做新衣新鞋。当舅爷回到家时,村里人都问:“先生,这回穿得这么新呀?”舅爷总是自豪地回答:“这是后场我姐给我做的。我续姐。”后来,其他的舅爷也常来我家,本来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弟走得非常亲。我记得在奶奶九十岁高龄的时候,我舅爷的几个儿子还把奶奶接过去,住了一个月。

到了父亲这一代,更是秉承了爷爷流传下来的家风,勤劳朴实,友爱邻里。父亲虽然是地地道道的庄稼汉,但一生却很要强。因为要强,他学会了很多一般农民不会的技术。

为了给妈妈治病,供我们上学,爸爸利用农闲开垦出来的荒地种上了麻秧,收割后在小青河里经过一冬的浸泡,把麻皮剥下来,洗净,晾晒干了收起。一般等到夏季利用中午的时间,打成麻绳。挑选精细的打成结实的麻绳,除了自家用,还可以到集上卖一些钱。用那些粗糙的麻皮,达成松散的麻绳,秋天用来晾晒自留地种的烟叶。打麻绳的工具,都是父亲自己设计的,尤其三条线中间夹着的那个有三条沟的圆木疙瘩,更需要经过烫印和雕刻。爸爸制造的这种工具也常常借给邻居,并且亲自去指导使用方法。

爸爸利用分得的几分自留地,常种一些当时所谓的经济作物。烟叶是最常见的。要强的父亲种烟很有一套。他种的烟秧子又大又发实,他每年都多育一些烟秧子,除了哪个邻居补缺用一些,他都挤在早晨上工前去邻村卖掉。因为质量较好,几乎很快就会一抢而空,有的甚至到家里来求购。到了打烟的季节,父亲对烟的成熟度把握得很到位,打早了,没有上来烟;打晚了,又会失去烟的味道。这时父亲非常忙碌,常常被别人请去查看烟的质量,又要收割自家的烟叶,还要进行晾晒。晾晒烟叶也很有讲究,既不能暴晒,也不能阴干。暴晒容易使烟叶折碎,阴干又易霉烂。所以,把烟叶挂在绳子上以后,要经常翻动,还必须要晚上经过露水的滋润,才会色正、味浓。父亲常常晚上起来,看一看天气,防止突如其来的雨淋到烟叶。经过父亲的精心晾晒,我家的烟叶据说味道很好,每每都能卖上一个好价钱。

父亲在当时是村里最好的瓦匠。家家户户盖房都有父亲帮工的身影。垒墙的关键部位都由父亲把关。由于父亲出色的瓦匠手艺,那一年被大队派出去出勤,修建梁营村西河上的大桥。要强的父亲很快学会了看图纸,当起了钢筋工。那时父亲很早就步行去离家七八里的梁营村上班,很晚回来。每天回家给我们带回中午节省下来的玉米窝头,现在回想起来还很甜。现在的梁营大桥依然飞跨在滦柏干渠上,经受着千百车辆的碾压,造福着桥东桥西的人民大众。

父亲的要强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父亲会织网,会捕鱼。父亲撒出的网又圆又大。那时因为生活窘困,吃的很差,父亲常利用工闲时间到小青河捕鱼,补充我们的营养不良。美丽的小青河不知留下了我多少美丽的回忆。父亲还自制了扒网子和强虾米的网子,在河冰快融化的时候来捕鱼捉虾。尤其在寒食前后捉蛤蟆,取蟾素我印象最深。爸爸拿着蛤蟆筐,我拿着鱼兜。每撒一网,爸爸捉蛤蟆放进筐子,我捡小鱼小虾放进鱼兜里。当把蛤蟆捉到一定数量,就停下来用夹子夹取蛤蟆眼旁边两块大疙瘩里的蟾素。蟾素是很贵重的药材,乳白色的奶,蹦到眼里特别的灼眼。父亲打来蟾素,除了卖钱,还用来给左邻右舍治疗猪病。

父亲是村里有名的兽医。为了提高水平,父亲经常看书,也参加培训。那时兽药匮乏,父亲掌握了许多制兽病的土方子,比如:牛羊长大肚子了,他就砍一小段椿树棍,绑在牲畜的嘴里,让椿树的味道促使牛羊咀嚼,再让主人牵着遛一遛,很快就会痊愈;猪拉稀了,他就让主人找一些锅底上的灰,掺在猪食里一喂就好;到了夏天,猪受热常发烧,又没药,父亲就把自己打来的蟾素,拿出比豆粒还小的一块,放进在猪耳朵上挖开的一个小口里,竟能退烧,只是猪耳朵将被烧去一大块。父亲总是利用休息时间给各户的牲畜看病,大队每年给记百十来个工。到了承包到户以后,村里不能给工了,父亲照样义务出诊,因为医术较高,也常常被附近的百姓请去。治好一头猪,成了父亲生活中的乐趣。或许是因为常钻猪圈,进牛棚,不慎感染上了皮肤病,才停止了出诊,但还是有很多的人到家求医问药。

父亲一生的要强也形成了良好的家风一直陪伴着我们。我们姐弟三人在父亲的熏陶下,都走上了教育岗位,并且坚持爱岗敬业,在自己的岗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姐姐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我也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多次被授予记功奖励。但是,尊老爱幼、勤劳朴实、友爱邻里的家风始终被我们秉承着。爸爸去世的早,奶奶的后半生很多事就有我们哥几个照料着,直至九十六岁走完她的一生。现在,我们都已搬出了村子,在县城居住。但是只要是村里发生了大事小情,我们都要抓空回村里看一看,跟着忙一忙。每年的大年初一也要回村挨家挨户拜一拜年,叙一叙家常。村,永远是在外漂流的人们的根。

“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财富,但给你们留了个好名声!”这就是习仲勋留给子孙后代享之不尽的宝贵财富。我想,我们也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在家风上添上浓重的一笔:尊老爱幼、勤劳朴实、友爱邻里、一生要强、爱岗敬业。(李金栓)

责任编辑:王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