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投票

母亲一生的坚守

2018-11-28 09:34:3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我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那个贫穷的岁月,父母总是为了生计,早见星星晚见月,辛勤劳作。父母再怎么苦累,再怎么抱屈,也没有拿孩子撒过气,总是以实际行动,润物细无声般地影响着我们,做人要孝,工作要勤,生活要俭,待友要诚。

    “百善孝为先”。父母传递给我的第一条家风就是“孝”。

    奶奶过世得早,爷爷岁数大了,腿脚不方便。父亲有病,爷爷生活上的事,就得靠母亲一人帮着料理。母亲岁数虽大了些,在承包地里干的活儿,一点儿也不比大姐、二姐少。一天下来,母亲浑身就像散了架似的,但还得拖着疲惫的身子,做家里七口人的饭,帮爷爷把脏衣服洗洗涮涮。爷爷有睡午觉的习惯,母亲总是叮嘱我不时地给爷爷盖盖被子,以免着凉。仅仅是因为爷爷晚上想吃糖葫芦,母亲第二天一大早跑了趟东伏落村,买来给他尝。虽然简单的一句叮嘱、平常的一件小事,但透露出母亲对爷爷的关爱。

    爷爷过世后,母亲再也不让父亲出工,干力气活了。父亲想吃什么就给他做什么。母亲年年养二、三十只柴鸡,下的蛋先尽着父亲吃,给父亲补补身子。为了给父亲治病,母亲和姐姐没黑介没白日地织布。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母亲织了四大卷粗布,和大姐姐一起,赶张家营集,卖了15块钱。叫哥哥从外地邮来了青霉素,又请东邻老中医每天给父亲打针。看着父亲身体有点好转,可母亲身子却瘦了好多。即便父亲由于病痛发脾气,母亲总是顺着他,没有丝毫责怪他的意思。母亲总是对我们说,孝顺孝敬,没有顺没有敬,哪来孝?对长辈首先顺从,要让他们顺心,尽量由着他们来。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父母传递给我的第二条家风就是“勤”。

    “勤是聚宝盆”。小时候,家里穷。为了生计,母亲是个一刻也闲不下来的人。父亲身体不太好,母亲一个人顶两个人的劳力。为了挣工分,即使身体有头疼脑热的,每天也要出工,就是晌午了,母亲还得做一家子的饭;后晌儿就又早早去地里干活儿了。直到天上挂星星了,散学回来在家门口玩土的我,才望见母亲疲惫的身影。

    “只要手脚勤,黑土也能变黄金”。除了经营好几亩地之外,就连我家的院子里也总是瓜果飘香,里里外外不落趟儿。黄瓜、豆角、红扁豆,结的多了,自己吃不清,时不时打发街坊邻居。

    在母亲的影响下,麦孰了,拾麦子;秋里,捡棒子;拾花生,捣山药……母亲以她身体力行的作风、吃苦耐劳的品格,影响了我的后半生。如今,我又把母亲的故事,讲给我的孩子,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孩子。

    “俭是传家宝”,这是父母传递给我的第三条家风。

    “死水经不起瓢舀”,金山银山也有吃空的一天。母亲平日生活特别节俭,从没有乱花过一分钱。记得有一年八月十五,母亲很晚才从北王力村趸长果回来,买了一斤月饼,我们姐弟四个一人分了半块,父亲和大伯一人一块,母亲连尝都没尝。母亲就是这样的人,吃的时候总是尽着我们,可干活的时候总是比我们干得多。

    母亲特别会精打细算。记得我上初中时,穿的是自家织的粗布。本来粗布裤子不耐磨,加上我小时又好动,所以新粗布裤子,穿个十天半月的,屁股蛋子上就磨出个大窟隆。母亲手儿可巧了,用相同花纹相同颜色的布块给我补上,别人不仔细看,真看不出来呢!

    现在母亲走了,家庭条件好了,可我们依然保持着节俭过日子的家风。为了节水,我们把洗菜水冲马桶;为了节电,夏天开电扇,很少开空调,就连我家的自行车,扎了带,从未花钱补过,都是我自己补……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少,不该花的钱一分都嫌多,即便再有钱,节俭也不能丢啊!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母亲传递给我的第四条家风就是堂堂正正做人,讲信用。

    农民生活改善了,文化生活也丰富了起来。秋后农闲时节,我们村西头,有几个管事的,张落着请饶阳的大鼓书艺人,来我们这儿说上七天书,经常说的是“呼延庆打擂”。请艺人说书,西头的每家每户,得出一盛子麦子。当管事的敛麦子的时候,母亲总是挑最鼓粒的,有一粒沙子粒也要拣出去,生怕人家说不是,而且一盛子麦子搲得平不行,得搲得高高的。有时,我嘴里嘟囔:“有点星星点点的小沙粒,怕什么,谁那么叫真地看,又不是自个儿吃!”母亲总是一脸严肃:“请人家说书,大老远的,容易吗?事摆到桌子面上,吐唾沫砸坑,说到哪落到哪,咱不能坑人家!”

    母亲以她的行动在我们的心里种下了诚信的种子,让我们懂得了做人要讲信用,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我的母亲,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可能你觉得很平凡,但它却深深影响着我,感动着我。如今我已年过半百,不仅能勤俭持家,还能玩得一手好空竹,教学上轻松自如,与同事和睦相处,这都源于父母言传身教、一脉相承的良好家风的影响。孝悌、勤奋、节俭、诚信,这就是我的家风,也是千百万中国普通家庭的家风。这些家风,是行为的准绳,是处世的规范,是道德的丰碑,更是信念的灯塔,它引领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砥砺前行,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董俊杰)

责任编辑:韩文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