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投票

勤俭家风代代传

2018-11-25 17:18:2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和煦温暖的中午,母亲坐在窗前,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的缝补着破口的衣服。那是一件红黑相间的衣服,一件我上高中时的校服,这件校服陪我度过了三年的高中时光,走出校门后,我就很少再穿了,母亲倒是经常穿着这件校服下地干农活,如今它破了洞,母亲就一针一线的把洞缝补起来,干杂活的时候就穿上。从小母亲就告诉我们兄弟姐妹几个要节约,要勤俭,那时候家里还不富裕;现在,我们几个都长大了,挣钱了,生活也好了,但勤俭生活依旧没变,母亲总说:“这是老一辈人留下来的,不能丢,挣钱了也要学会节省,不能大手大脚的。”这就是我们家勤俭的家风。

我是农村的孩子,我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改革开放以来,我生长的农村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我们的居住环境来说,低矮的毛坯房被一栋栋平房高楼所取代,村中的道路也改变了泥泞不堪的面貌,变成了又宽又直的马路,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宽带上网,即使远在天涯也像是近在咫尺。前几年除了果子花生,什么也买不到,喝水只能喝白开水,冰棒又大又硬,牙齿啃不动,现在好了,我们喝的不仅有矿泉水,还有冰红茶、绿茶、营养快线、花生牛奶、可乐、雪碧等应有尽有。

从小时候的拮据到现在的丰衣足食,全靠父母的勤劳和节俭,父亲在矿上上班,母亲在家里务农,为了维持生活,为了供我们几个上学,他们从来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攒下来的钱养育我们长大,供我们上好的学校,希望我们有一个好的未来,现在我们长大了,他们也老了。有一次,父亲过生日,我、弟弟和姐姐不约而同的在这一天里回来陪他吃个团圆饭,看着一桌子的好菜,父亲不知所措,一股脑的说着:“做这么一桌子菜,多浪费呀,我喜欢吃面条,给我来碗面就行了。”我们安慰他:“这也没有大鱼大肉的,就是几个家常菜,也不贵,你这辛苦了一辈子了,该享享福了。”桌席间,父亲总是不停的给我们姐弟几个夹菜。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从小吃过苦的他一辈子勤勤恳恳的工作,他没有做生意的头脑,就是有股子力气,只能靠干体力活儿吃饭,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小时候,父亲经常给我们讲故事,有一个故事他讲过好多遍,他说这个故事是我爷爷在他小时候经常给他讲的。话说: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必须要照这两个宇去做。”之后,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一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必须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先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如今,我已对这个故事烂熟于心。在这个色彩缤纷,花红酒绿的社会,勤奋工作,节俭持家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生活,是一个传统,更是一个家的家风。

如今的我已经成家立业,我也走上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从小受到父母的谆谆教导和勤俭家风的熏陶,我已潜移默化,勤俭持家已成为了我人生的座右铭,也是我生活的态度,更是我自己小家庭的一个传统,我将会把勤俭持家的家风继续延续和传承下去。(大淑村矿 鹿岩岩)

责任编辑:孙明霞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