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投票

家风故事

2018-11-25 15:35:3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父母都是把工作看得很重的人。

母亲说,她第一次去父亲家,看到墙上贴满了父亲历年来得的奖状。从母亲的语气里听得出来,当年那些奖状是给父亲加了分的。

夫妻间总要有些共同的东西,婚姻才能和谐长久。父亲和母亲的一个重要共同之处,就在于他们对工作的认真和尊重。

母亲曾经是市商业系统的一名仓库保管员,那个时候来了货物,都是公司的人自己加班卸货,印象中她经常夜间迟归、凌晨早走。后来我参加工作,有一个时期频繁加班,也并没觉得有什么不甘,大概就是有样学样,从小习惯了。卸货累而且脏,母亲又是那么爱干净的一个人,但是我们从来没听她抱怨过什么。有一次卸货回来,衣服上沾了很多面酱,她自己打趣说成了“面酱妈妈”。我去过她负责保管的仓库,货物码放得横平竖直、四棱见线,仓库内外的地面干净得能随时迎检。

有一年,商业系统组织了一次专业技术考试,那年母亲已经四十多岁,按照女职工五十岁退休的标准,不参加考试是完全可以被理解和照顾的。但是她自己不这么想,反而把这当成了一件正事、大事。于是,高小学历的母亲每天工作家务之余,就挤出时间埋头苦背,还拉着父亲给她提问。两个四十多岁的人,一个认认真真地问,一个规规矩矩地答,那情景真是有趣。后来听母亲说,她是那个考场第一个交卷的,这让监考老师和一屋子小年轻颇为惊讶。

母亲以一名普通职工的身份,当选全市人大代表,除了人品口碑,关键还是工作。身为家人,我们都认为她担得起这个称号。

母亲家里有两床一模一样的毛巾被,是有一年父母同时被评为先进得的奖品。这些年,各种荣誉证书加起来,也得有一抽屉了,但是他们从不向子女炫耀这些。他们对工作怀有一种很干净很纯粹的感情,既没有把它神圣化,更没有把它庸俗化。教育子女要好好工作,却从没说过工作干好了会获得多少好处。

我毕业参加工作时18周岁,分配到几十里外的乡镇教书。不爱讲大道理的父亲说过一句话:从艰苦的工作开始干,以后干什么也不会觉得辛苦。这些年我换了几个工作,无论是在教室里口干舌燥掰开揉碎地讲课,在办公室里三更灯火五更鸡加班赶材料,还是进村入户绞尽脑汁去化解矛盾问题,不管多难多累,从未想过要偷工减料、退缩敷衍。

而此时退休在家的父母所做的,就是尽他们的力量来支持我们。

我的孩子从出生到高中毕业,大部分时间是跟随姥姥姥爷长的,特别是她从初中起在外地上学,父母就陪读了这些年。人越上年纪乡土观念越重,适应性也越差,撇家舍业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生活是极不情愿的,但是他们又疼孩子,又不想影响我们工作,就只有委屈自己。

父母极少在我工作时间给我们打电话,偶有一次便印象深刻:正在开会时接到了家里电话,通了两句话马上挂断了。散会后拨回去问,才知道原来是母亲头天晚上出门摔伤了腿脚,一夜肿得老高。父亲想问问我们有没有时间送她看疹,得知我正在开会,便自己骑着三轮车送母亲去了市医院。七十岁的老爷子,蹬十来里地的路程,搀着脚部骨折疼了一宿的老太太做完全副检查和治疗,再原路骑回家,这中间的难度和坚忍可想而知。但是在他们看来,这似乎很平常。等我们知道情况埋怨他们时,还是那句话:“你们都上着班,别影响工作。”(东青)

责任编辑:孙明霞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