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投票

和善 不争 知恩 感恩

2018-11-25 15:15: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我今年40岁,很骄傲与祖国改革开放同龄。从出生到成年,从工作到结婚生子,直至不惑之年,我感知着祖国母亲的沧桑巨变以及我们家衣、食、住、行、用方方面面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在变,思想在变,观念在变,但“和善不争”的家风,“知恩 感恩”的家训没有变。

下图中这个很丑的盆,我说不上它是什么材质的,只知道它有年头了,在我们家算是古物了。

关于这个盆的故事,小时候奶奶给我讲过:“在父亲和大伯分家的时候,有两个大盆,一个是新的,一个就是这个很丑很旧的,奶奶很是犯难,两件东西不一样,有新有旧,要是谁也不愿意要旧的,可怎么分呀?而我的母亲选择了这个又旧又丑的盆,把又大又新的让给了大娘。没过几年大娘的盆用烂了,而我家分到的旧盆依旧。”娘的和善不争,使她和大娘相处的如同姐妹一样,45年里从未红过脸,娘和大娘这样的妯娌关系也成为我们半个村子的榜样。大娘家的两个儿子对我娘也是格外的亲格外尊重。

长大后,我成家了,母亲又和我讲起大盆的故事。我懂得母亲并不是在她的儿女面前标榜她多好,而是告知我(我先生也是哥两个,结婚后也要面临分家)不要在分家时和婆家争东西,让老人为难。她常说“好女不穿嫁妆衣,好儿不吃分家饭”,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要做啃老族,一切靠自己奋斗。做一个不争的人,人亏待了你,天会补偿。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我和先生没有分得婆家的半分家产,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现在的一切。和善不争让我立于婆婆家族好儿媳之列,走在回婆家的路上能落得乡邻们一句“知书达理”的赞誉。我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个道理“和善置业,不与相争,才会赢得别人的善待和尊重。”

而今,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我们的洗衣方式从半自动洗衣机到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的大盆已渐渐退出了我们家的历史舞台。酷爱干净的母亲,总是把没用的东西卖掉,把小院收拾的利利索索。

但是这个大盆却一直放在我们家一进厅门台阶一侧最显眼的地方。我知道母亲或许在以这种方式警醒我们要永远做一个和善不争的人,厚德载物才会有更多的福报自来。

大盆的故事,我还会讲给我的女儿听,讲给我的孙子听,让这“和善不争”的家风永远传承。

我家第二则不成文却成规矩的家训是“知恩感恩”。大概在我六七岁的时候,一个冬天,父亲赌博输了很多钱,连买年货的钱都没有了。有一个人,人称“筛子”,我们都管他叫“筛子爷”,当时挺有钱,就给我们家买了2块8毛钱的猪肉,我们才算过了一个有肉吃的年。正是这2块8的猪肉,父母总是和我们讲起,以致我们小小的年纪便对这位“筛子爷”非常感激。

再后来,我们长大了,日子好过了,尤其是弟弟年轻有为,但是这位“筛子爷”却落魄了,媳妇也跑了,成了光棍,晚景很凄惨。父母跟随弟弟在外做生意,逢年过节回老家来,总不忘叫“筛子爷”吃顿饭,给他东西,给他钱,而且酒桌上每每提及2块8的猪肉总是激动不已。“筛子爷”去世时,父亲和兄弟都千里迢迢赶回来送了最后一程。父母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知恩图报”。

每当我们姐弟和父母团聚在一起,父母和我们念叨最多的就是谁家谁家帮过咱们,不能忘谁家谁家。我们遵从父母的教导,要感恩的人很多,于是逢年过节,我们姐弟三个仿佛比别人家要为续的人情更多些。

“知恩感恩”的家训,让我记住别人给予自己的好,所以即便是受再大的伤也恨不起来。总是对这个社会、对人情世故充满温暖、充满期待。心怀感恩是幸福的。

我又把这种“知恩感恩”的家训传递给我的孩子,让一颗感恩的种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每周放假回家,孩子和我唠叨的总是老师对她多好,同学对她多好,心里充满阳光。

“和善不争 知恩感恩”的家风家训是我们的传家宝,将世代传承。(河间市留古寺镇冢耳小学 戴素然)

责任编辑:孙明霞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