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投票

传递的变迁

2018-11-25 15:10:4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又快到“双11了”,电脑上、手机里充斥着满满的促销广告,大街上,随处可见奔忙的“快递小哥”。每当我收到快递包裹,心中总会感慨万千,三十几年的时光,物品的邮寄、信息的传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时候在学校里给三爷往家“捎信”的情景再次浮现在眼前。

我小时候,家在农村,村里小学校是全村收发信的驻点。80年代中后期,农村的交通工具比较匮乏,平时走亲、赶集能骑辆自行车就很骄傲了,摩托车几乎没见过。但有一辆摩托车比较特殊,它全身绿色,跑起来声音很大,屁股后头拖着“一溜烟儿”,我们叫它“电驴子”,大概每隔两、三天就来村里一趟。每当它来,老远就能听见“嘟嘟嘟……”的响声,我们一群小屁孩儿就紧跟在后面追着跑,抢着闻汽油味儿。对!这辆摩托车就是来送信的!邮递员在老师办公室门前停下车,把信交给校长,然后转身跨上摩托车,一拧油门,“嘟——”的一声又跑了。等到放学后,校长就拿着信站在办公室门口,大声喊收信人的名字,看有谁家亲戚或邻居的,就让我们给捎回去。这时,我们又会蜂拥而上,把校长围在中间,拔着脖儿挤攮着听着。那时,我三爷家的叔叔在黄骅海铺上班,经常写家信,所以,我每次都参与其中,遇有信时,就高举着手大喊,接过信兴高采烈地给三爷拿去,没有时,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很是遗憾。那时候,寄信是人们与远方亲友进行文字和情感交流的唯一方式,遇有大事、急事才发电报,寄点物品通常要更长时间。

1993年,我到镇上上初中,村里做生意的渐渐多了起来,有几户人家先后安上了程控电话,记得当时听大人们说,安装一部电话要7000元,电话号码另算钱,要好的号码还得加钱,通话费也很贵。尽管这样,安电话的人家还是陆续多了起来。电话在农村的诞生,不亚于一场信息革命,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只是便捷和高效,更凸显了一种时尚和潮流。不管是远隔重洋的亲友,还是比邻而居的乡亲,只要我愿意拨通电话,就能听到对方的声音,甚至呼吸。

1995年初中毕业后,我上了中专,来到了陌生的城市。起初还给家里写写信,后来我家也安上了电话,再想家了,就去学校小卖部打电话。到毕业那年,爸爸配上了呼机。“呼机”这个小玩意儿,现在的90后、00后们听起来会很陌生,但在当时也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它分为“数字”和“汉显”两种。“呼机”顾名思义就是对方想和你联系了就呼你,请总机话务员帮忙发送信息,数字的只显示呼叫的电话号码,汉显的可以显示简短的内容,是固定电话向手机过渡的中间品。因为有人呼叫时,它会“嘀嘀嘀……”地响起来,所以人们又叫它“BP机”。每当谁的腰间突然“嘀嘀”起来,大家的目光就会齐刷刷看向那里,或艳羡、或嫉妒、或追捧,被呼之人则在众人的目光下傲然地从腰间摘下,眯起眼睛,对着上面的按钮摁几下,很是风光的样子。不过,呼机也只是风光了几年,便逐渐被“大哥大”取代了。老板们一般左腰挂着“BP机”,右腰别着“大哥大”,遇有来电话,便会挺直腰板,手拿“大哥大”贴近耳朵,一边来回踱步,一边大声“喂?喂……”,气势非凡啊,现在想来,这类鲜活的人物形象已成功地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了。

2000年,我上班工作了,买了第一部手机,带天线、直板的那种,来电时声音很响,每每想起,一个未婚小女生带着个小老板的装备,很觉可笑。后来,手机越变越小,功能越来越多,“摩托罗拉998、8088、诺基亚、三星、LG……”如雨后春笋般喷涌而出,几年时间,手机市场繁荣,人均占有率也逐年提高。

自2012年起,随着苹果手机进入中国市场,各个品牌的智能手机又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大街小巷、马路商场,随处可见拿着手机点来划去的人,一部手机在网络覆盖下又变成了一台电脑、一部照相机、一台收音机……,收发邮件、聊天听歌、拍照录像,无所不能。信息传递的高效、快捷可见一斑。

现如今,语音和文字的交流,已摒弃了邮寄的古老方式,但物品的传递,依然要靠物流的运载,只不过,它有了一个时尚的新名词“快递”。随着邮递垄断的放开以及“网购”的大热,申通、圆通、中通、顺丰、韵达等快递公司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据相关媒体报道:2018年“双11”当天,全国快递总量已达到8.12亿件,多地现“爆仓”,共有120万快递员加入其中。快递的速度迅捷,服务贴心、周到,物品损坏率低,又反向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硕果累累,信息、物品传递的变迁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畅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感谢新时代的红利,由衷地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更加和谐美好。(河间市文明办 杨翠霞)

责任编辑:孙明霞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