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投票

好家风带来好日子

2018-11-25 14:38:5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土地联产承包种植,给亿万农民松了绑。我家也不例外。除搞好“三夏三秋”,耕种收获,还可以利用本村传统集贸市场的优势,摆地摊,做点儿小生意。

我村位于邯郸市东郊,原名河沙,漳河古道河沙淤积成高坡地而得名。省道邯大公路从村中穿过,交通便利,市场繁荣。据旧县志记载,自明代嘉靖年间始,河沙就是邯郸县境内“三大集贸市场之一,”属于1400年历史的古村落。我老家就位于集贸市场的中心地带。

冀南农村,老早就有“集滑子”一说,大意是戏谑有集贸市场的村里人,不诚实,办事耍滑头。从老百姓的口碑里得知,村里确有不少耍滑头的人,但也出了不少举人秀才、仁人志士,社会名流。

我父亲是20世纪60年代的老党员,属于旗帜鲜明、坚持原则的那类人,曾任过多年的生产队会计和村里的副支书。他经常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干活儿要扑下身子,吃苦耐劳,不要投机取巧。”这个好家风一直伴随着我们弟兄姊妹六人。

我在部队服兵役期间,一直牢记父亲的嘱托,工作兢兢业业,不断自学进取,曾多次荣获部队嘉奖。退伍到工厂,之后创业办公司,都谨遵老父亲的教诲,讲信誉,讲质量,讲社会责任,身先士卒,踏实干事。投桃报李,事业有成,问心无愧。

四个弟弟都是诚实做人的楷模。在社会,在单位,在村里,在家庭,从不妄语,从不违约,从不懒惰,种田地里无杂草,经商赊账无人怕。好人品能受到尊重,能赢得信誉。弟兄们家家小楼独院,高屋建瓴,学子有成,子孙绕膝。

父母渐渐年迈。好家风的传承落下了我们这一辈身上。1989年春节期间,我作为长兄,召集弟兄们重新整理了一下家风家训。在父亲“做人要诚实,干事要认真”教诲的基础上新增了四条。

“诚心孝父母,楷模示儿孙”。是我家训的头条。我弟兄姊妹六人孝敬父母是诚心诚意的,不是走过场的。父母在农村,没有经济收入,我们没有让父母受拮据,也根本没有一个月定额给父母多少钱的概念,一个微信发下去,说拿多少就拿多少。前些年,政府说,再穷不能穷孩子。我们的口号是,再穷不能穷父母。20年来,弟兄们团结一心,给父母装修了房子,安装了土暖气,购买了空调,给父母家里安装了有线电视,用上了天然气做饭烧水,父母吃的药品都是市里购买的高档品牌,五弟媳妇和三弟给父亲买了手机,妹妹经常给父母洗衣服晒被子......、我多次给老父亲说:你年轻的时候,因孩子多,经济拮据,现在老了,花钱不用发愁。父亲的零花钱平时都在万元以上,这在目前的农村是令人羡慕的。我们的孝行,直接影响了下一代,儿子、女儿、侄子照着父辈的言行去做,这不就是忠厚传家和孝行传承吗?与我要好的几个朋友说,你们弟兄孝敬父母做得好,愿意和你这样的人共事。 “弟兄不团结,祸及四代人”。我是个大家庭,弟兄五个,一个妹妹,现在五弟都当爷爷了,我孙女上高中了。四世同堂,其乐融融。老父亲经常告诫我:你们弟兄之间一定要搞好团结,互谅互让,一辈儿闹矛盾,直接影响三四辈人。是啊,假如我与弟弟们有矛盾,我的儿子怎么与叔叔们相处?弟弟的孙子又怎么与我的孙子相合?我想,这个家训是有分量的。大伯与我父亲是弟兄两个,我们小的时候,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春季常常青黄不接,无米下锅,大伯一家节衣缩食,常常挤出牙缝钱,来帮助亲弟弟一家度过难关。 大伯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现在的家,弟兄多,人心齐,力量大。秋收夏种都是集体劳作,车拉肩抗,效率很高。弟兄们谁家盖房子,娶媳妇,经济有困难,大家一起帮。2015年夏季给父母装修房子一次,2018年春季又给父母装修房子,都是弟兄们一起动手,有设计的,有操作的,有打扫的,五天就完成了任务。正是:弟兄和,力量大,家庭有活力,父母不遭罪。 “戒烟少饮酒,赌博休染尘”。我的冀氏先祖,在明代嘉靖年间就是河沙村一带的首富,老三买地置业,从朱冀庄迁来西街和南街,并出资帮助村里修筑了寨墙,戏院旧址东侧的南门口就是老寨墙的记忆之一。清初,先祖冀钟傑也是一个仗义疏财的好心人。据旧县志记载,【冀钟傑,邑庠生。周急不责偿,每曰:“古人有学吃亏者,吾愿效之耳。”寿八十而卒】。可是,好景不长,下一代儿子和孙子凭仗着家境经济优厚,迷恋上了吸食鸦片,积蓄花光了,接着卖良田卖房产,再之后,连老婆孩子都卖了。现在,邯山区马庄村的冀姓人家就是当年卖出去的儿男后嗣。祖宗500年的勤俭持家和苦心经营,让不争气的儿孙50年间祸了个精光。以史为鉴。我父亲经常把自己因抽香烟造成的气管炎告诫我们,抽烟没有丁点儿的好处。我年轻时就立志不抽烟,不参与赌博,不学打麻将。同时,也监督弟弟和儿子、侄子们不要抽烟,不要参与赌博,不要有侥幸取胜的心理。国家提倡健康新理念,抽烟不利于健康,二手烟祸及家人,公共场所禁止抽烟,我的家训竟与政府的倡导结合到一起了。现在,我们弟兄五个及后代没有一个抽烟的。 “难处互帮衬,和睦众乡邻”。20世纪60~70年代,正是我家孩子多,饭量大,劳动力少的时候。每到春夏之交,家里的粮缸见底,常常揭不开锅,是邻居叔叔、大伯帮衬着我家,才度过了十几年的艰难岁月。我上学的时候,为了给家里多挣工分,初中高中阶段,几次被迫辍学,是邻居一个马姓叔叔和学校的宋老师劝慰我父亲,有困难我帮你,让孩子上学不算穷,以后总有翻身的机会。我老家位于村中央,自留地种了许多应时菜,记得我母亲常常摘了满满一背篼菜,走一路,送一路,这家一把,那家一把,走到家里就剩很少了。借人家米面,碗是平平的。让我去偿还时,她摁实了又摁,然后再冒出尖儿。我十分不解。母亲说,人家都很困难,能借给咱救急很不错了,怎么忍心平借平还呢?我父母就是这样,邻居家有事需要帮忙,放下家里的活计不干也要去。而我家有困难时,邻居们又借钱借粮食接济我们。年过花甲,我渐渐悟出了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在处理邻里关系上做出了努力。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2015年3月,我把自己的孝行体会和从事农村文化活动的经历写成了书,并印刷成册,书名曰《田园新韵》,并举办了隆重的新书发行仪式。其中:《关键时候替父母挡一关》,说的是父母就医时,要亲自把关,不能把父母交给医生就算了事。《爹还是爹,娘还是娘》,说的是,不能称呼父母为“老爷子、老太太”,其实是不恭敬的。家里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尽量交给老父母打理,不要替代,使父母亲有一个主动权和存在感。《一句话带来了生命的活力》,说的是,不要经常说父母老了,年迈了,活的差不多了。要经常引导父母向百岁老人看齐,拿百岁老人说事儿,八十八岁的老父亲听了十分的高兴,活的更加带劲儿了。我的文章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许多同事给我说,照着你的办法去做了,效果特别的好。好家风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引导着我们走正道,做好人,虽不大富大贵,但活的有滋有味,堂堂正正。虽不大红大紫,但过得问心无愧,踏踏实实。

2017年9月,我被南街村民投票评为最美乡贤。荣誉之下,我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和动力。做好敬老孝贤,发展农村文化,继承优良家风,传授太极健身,任重而道远。(冀学武)

责任编辑:孙明霞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