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投票

忠厚家风代代传

2018-11-25 14:10:2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日本鬼子进占清河时,父亲只有几岁,作为一个成长在革命家庭的成员,对于那段峥嵘岁月自然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从我记事时开始,父亲便一遍遍的告诉我当年爷爷、伯父的抗战往事,激励我珍惜现在好时光,多为国家做贡献。

爷爷名叫谢九洲,又名谢霞瀛。抗战前,他以经商为业,靠诚信经营,不但在油坊开有“洋子”号,而且将分号开到济南、德州等地。抗日战争时期,怀着对日寇刻骨的仇恨,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不暴露身份,仍然以商人身份做掩护,走南闯北,借着做生意,暗地里为县大队筹集粮食、钱物等。他不但送儿子谢梦山(我的三伯父)参加县大队,还利用经商作掩护,竭尽所能为抗日队伍提供帮助。县大队缺乏药品,他通过贩运咸鱼,把密封好的药品装到鱼肚子里带回清河,在油坊码头雇人卸货后,先转移到隐蔽的地方,再将密封好的药品收集到一块,辗转交到县大队手里。

住在王官庄炮楼的鬼子听说爷爷影响大,带着重礼请他出山。爷爷不甘做汉奸走狗,借故身体不好,与敌人巧妙周旋,拿出看病抓药的单子摆在鬼子面前,推脱自己正在病中。打发走来人,当夜便乔装改扮,悄悄离开清河,躲藏了起来。

奶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支持着爷爷和伯父的事业,使我们家成为支持革命队伍打击日寇的堡垒。

一次,有个县大队战士遭到鬼子的追击,匆忙间跑进奶奶住的西厢房,迅速脱下外套,顺手摸了个棉袄套在身上,匆匆跳墙逃去。奶奶急忙将他脱下的外套塞到自家炕洞里,然后装作若无其事地重新坐到炕上纺棉花。随后追来的鬼子逼问奶奶县大队的人逃到了哪里?奶奶装聋作哑,一问三不知,敌人恼羞成怒,将奶奶绑在门框上,用绳索勒住她的脖子,逼迫她说出战士的下落,奶奶故意装聋作哑,咬紧牙关一个字都没讲,因此受尽了敌人的折磨和摧残。到了黄昏,鬼子和黄协军离开了,当奶奶被救下来的时候,已经被折磨的奄奄一息,凶残的敌人差一点就要了老人家的性命。

三伯父是县大队通信员,也是锄奸队骨干,手里藏有手枪和手榴弹。三伯父每天早出晚归,骚扰鬼子、铲除汉奸,几乎不在家里睡觉,就算偶尔赶到家里一次,也是爬到房顶去打个盹儿,每有风吹草动即刻迅速撤离。村里的“老杂”听说三伯父手里有武器,垂涎欲滴,好在三伯父凭着过人的机智和敏捷的身手,一次次成功脱险,打碎了老杂们的如意算盘,使得缕缕难以得手的老杂们恼羞成怒,有一天半夜摸到我们家,将手无寸铁的奶奶打了个半死。1949年,三伯父谢梦山随军南下,转战湖南,先后担任中共澧县县委组织部长、常德地区化工局副局长等职。

杨儒林村杨九如是爷爷的挚友,膝下无子嗣,按族规将弟弟的儿子杨波过继给了自己。杨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清河县立高小后,一心想到北平继续读书,学习先进文化,遭到长辈拒绝。1934年,杨波背着家人跑到爷爷那里求助,爷爷卖掉了家中仅有的一头耕牛,给杨波做路费,资助他去北平求学。后来杨波参加了革命队伍,先后担任豫北抗战干部训练班地下党支部宣传委员,《冀南日报》社总编等职,解放后历任辽宁省委工业部部长,辽宁省委常委,省经济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1976年爷爷去世时,年长他数岁的杨九如不顾年事已高,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前来送行,呜咽的哭泣、纵横的老泪,千言万语也诉不尽,两位历经风雨、患难与共的沧桑老人在峥嵘岁月中结下的深厚友谊。

我自幼是听着爷爷、伯父的故事,在父亲母亲的教诲长大的,靠着一份执着和勤勉,在基层的文艺战线上默默躬耕,无怨无悔。2011年,我将自己创作的爱国主义著作文集《历史不能忘记》全部无偿捐赠给了清河中学的莘莘学子,面对孩子们热烈的掌声,激动的泪水不禁模糊了我的双眼,耳边仿佛响起了爷爷的声音:“小子,好样儿的,你没有给我们谢家人丢脸!”(谢丙月)

责任编辑:孙明霞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