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投票

藏在我记忆里的变迁

2018-11-25 12:37:5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我出生在1975年,与改革开放几乎是同成长,我的成长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我的生活见证改革开放的成果。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我家八口人,父母是主要劳动力,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到队里接受队长安排的任务,为了多争工分多分钱,常常是早出工,晚夜战。小小的我自然是家里的小帮手,帮母亲洗衣、做饭和一些家务,干我力所能及的活。每天放学回家,根本没有时间玩,晚上经常停电,必须趁天气不黑把作业写完。在我童年时我家的生活相比较算是稍微好一点,因为我爸在三矿下井每月开几十元工资。那时所有孩子最盼望的是过年,因为过年能吃到饺子,吃到糖等,还可能穿上一件新衣服。而我家不那么拮据,有时能吃上油条。改革开放开始,慢慢地生活有了变化。白面馒头成了家常便饭,每月还能吃上两斤花生油;村里安装上了自来水,再不用去村头井里挑水喝了;父亲每月有固定的工资;家里还按人头分了地,收成越来越好。而令我最高兴的是,家里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剧。

能记起事大概是1981年,那年9月我上了学。班上10来个娃娃,老师是一位年轻女教师,听说是初中毕业生,每天教我们唱歌,唱的最多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是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后的第一届学生,在我村小学读书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我们村的小学教室是低矮的庙堂,没有电灯,周围的墙壁上只有几扇窄小的木质窗扇。天气寒冷的时候,老师就让我们从家里带些玉米棒和木材生火,再用塑料纸和鞋钉钉上窗子来保暖。教室里的桌子也“肢残”得厉害,自己带凳子,即使这样有的班还是几个同学挤在一张桌子上。上课铃声是老师用手敲击一口破钟发出的。

上初中时是在三里外邻村上的,好几个村合并到一起的。办学条件算是比较好的,教室是比较高大宽敞的水泥板楼房,宽大的木窗上装着玻璃。偌大一个教室中间的大梁上吊着一只昏黄的电灯泡。教室里两个人一张长条桌,完整、结实、平滑。我们也第一次在上课的时候听到了电铃的声音。操场上有个小花坛,对我们来说就是美好的希望。初中毕业,在矿区职教上的中师专业,毕业后在矿区任教。

97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设施逐步得到了完善和提高,教学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变,建立了功能教室,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师的待遇有很大提高,由以前的二百多元提高到三、四千元。为此说,我们这一代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是跟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每当我静下心来,把自己的成长放到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去回忆时,我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我们是改革开放一路风雨的见证者,我们也是改革开放的推动者,我们是幸福的。

要说改革开放的变化,在我们看来,可能就要从电脑说起吧,想发篇文章、稿件、资料什么的,打开邮箱,鼠标轻轻一点,对方很快就收到了,手机邮箱也是这样。但在我小时候,却是无论如何不会想到,或者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更先进了,现在出门不用带现金了,用手机微信、支付宝就能解决问题。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我们目睹并体验了很多翻天覆地的变化,太多的惊喜,太多的震撼,太多的感慨,感谢这次回首,让我有机会拾起自己一路成长的印迹,不知不觉,我们成了时代的见证者。改革开放,我们有幸与你同行,而且将一如既往追随你,走下去。我们期待再一个四十年,那时候的生活又会是多么的让人意想不到呢?

改革开放40年,我们出行的路越来越平坦宽阔,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速度越来越快,舒适度越来越高。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眼界开阔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在反思中进步了!这条路还要继续坚持走下去,沿着改革开放的金光大道,让我们携手高歌,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横西小学 刘海梅)

责任编辑:孙明霞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