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投票

家乡的路在延伸

2018-11-23 15:17:1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上世纪70年代,我们村有一名小青年给团中央、全国妇联写信说到:“······好过的鸭绿江、难过的杨家庄······”并说:“因为路难走,村里许多青年人娶不上媳妇,也包括他自己······”.梦想路的变迁。对此有关部门和媒体进行了路的调查和报导。

 回想路的变迁,不由的家人心潮起伏,行路的苦与乐历历在目,仿拂就在眼前。先说说:距我们村一公里外的省级公路,上个世纪60年代是石渣路,尽管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修了柏油路面,普遍存在着沉陷龟裂问题,大小车辆行驶在上面,一步三摇,旅客、货主怨声载道。有一次我乘长途班车,就听到一位盲人乘客自言自语的说:“不用问,颠颠簸簸到丰润······”。更有甚者,屡屡欲想投资办厂的外地客商,到此都望而却步。

 在看看那些布满乡村的羊肠小道,尽是些“沙滩炉”、“泥浆路”。村民们平日出门办事颇为艰难,步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骑车:“晴天人骑车、雨天车骑人”。我们这里是冀东有名的瓜菜之乡,到了雨季,因行路难,卖菜更难。我常看到感人的一幕,如:有一天,本村的于小路、于小光姐妹俩,白天收割了两筐韭菜,不料晚间下雨,第二天,每人背着韭菜筐,光着脚,步行到公路,回来一人再扛自行车。每当看到此情此景,都会让我两眼湿润。路难行,每年雨季都会让许多乡村“与世隔绝”,使其成为,实实在在的欲出不能、外援不济的孤村,全镇每年要有一二十万斤辛勤种植的瓜菜白白烂掉。路难行:严重的影响和制约着这里的经济发展、人民的富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和地方领导明确的、坚定不移的提出:“要想富,先修路”的指示。改革开放,让我们这里的路:旧貌换新颜。省级路拓宽到四车道、国道变成了八车道、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去唐山的116路公交车五分钟一辆,20分种就到,比以前快了一个半小时;去天津、北京车也是由过去五六个小时提速到一二个小时,实现了当天往返。新农村建设达到了村村通水泥路。农民收获的瓜菜、粮食等农产品的交易,风雨无阻,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今年种的大姜最高时达到二元多钱一斤,收购的汽车到田头,生姜发展到万亩,有的农户种菜年纯收入可达几十万元。许多农民高兴的说:“是党和政府给我们修了致富路,让我们买的进、卖的出、买的起起车、盖的起楼、娶上了媳妇、当上了‘百万元户’”。

 目前,我们这里已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井然有序的交通网络,在那条整洁宽阔的公路上,来往交叉,飞驰而过的大小车辆,汇成了五彩缤纷、流动不息的河。来自国内外的客商,有的办厂、有的购物、有的考察······络欲不绝。

如今,家乡的路仍在延伸,家乡的“小康路”也随之在拓宽。(杨庆义)

责任编辑:王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