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投票

家和万事兴

2018-11-09 17:00:4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郭书伶同爱人和小孙子翻看纪念册

“一人一把号,都吹一个调”。这是固安县牛驼镇郭翟村郭书伶一家人,几十年来家庭幸福和睦的专属密码。谈起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郭书伶说:“日子越过越好,家和万事兴……”

1989年,郭书伶与爱人杨茂和结婚。“当时家庭条件不太好,家里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我们俩开始过日子只有一缸面。”郭书伶说,当时因为家里的大哥生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就是这一缸面,支撑着全家的生活。

婚后,郭书伶怀孕了,她就挑起在家里照顾老人的担子。孩子出生后,郭书伶一个人在家里干农活、照顾老人、照顾孩子。家里的开支全部靠爱人杨茂和一个人来支撑,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

回想起当年家里的经济条件,郭书伶说:“真没想到现在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1992年,郭书伶夫妇在牛驼镇开了一个农技服务店,经营农药,义务技术咨询。看病虫害的技术是郭书伶在固安县农专学习的,在家务农期间,她一直在实践中巩固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把种植户拿来的病秧、病叶标本,反复进行推敲、查找资料,确定病害名称后,再给出准确的治疗方案。”郭书伶说,最初夫妻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尽最大努力给予农户最好的技术服务。

当时,农业种植主要以小麦、玉米、棉花等为主,经济作物很少。“只有附近几个村子有种菜的,但很少,管理水平很低,效益也很差。”这些郭书伶都看在眼里。经过日复一日的苦心钻研农技知识,和一次又一次的实践经验,郭书伶做到了见病能断,药到病除,得到了种植户的认可,周围村庄种植户也慕名而来。

郭书伶在电脑前查阅资料

1992年,郭书伶夫妇发现附近村的妇女都建起了温室大棚,但因为缺乏技术,效益总上不去。“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和有关技术院校联系,专门到学校学习新技术,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效益。”郭书伶说,经过两年的学习实践,她参加了北方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专家组,并于1995年成立固安县农友农资服务部,担任技术经理。

工作越来越忙,日子越过越好。短短几年间,家里添置了摩托车、彩电、冰箱、洗衣机等新的生活用品,以往贫困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老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总劝说她该歇歇就歇歇,别累坏了身体。

1997年以后,农资服务部的业务范围慢慢扩大,永清、大兴、涿州等地都有了服务部的零售店,依旧由郭书伶提供技术支持。“业务范围广了,需要技术支持的地方就多了。”郭书伶说,那时候去较远的乡镇都是搭零售店的车到镇里,然后再骑着自行车去地里进行技术指导,很不方便。

2003年,郭书伶逼迫自己学会了开车。“自己开车方便,一天能多去几家,省着耽误了农户的事。”同样的原因,为了给农户提供更加专业、及时的技术服务,郭书伶接连不断地学会了用投影仪、学会了用电脑、学会了做PPT......

一切工作的基点都是为了把学到的技术全部运用到实践当中,以各种形式传播技术知识。2000年,郭书伶加入了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每月一次的交流学习会,是她认为最要紧的事。“交流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技师会对共性的、区域性的病虫害治愈技术进行交流。这可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2010年,全县种植户的番茄几乎都遭遇了黄化曲叶病虫害,用尽了各种药都不管用。在交流会上,大家对郭书伶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提供各种解决方案。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郭书伶结合实际情况,研制出了用生物菌肥调理种植土壤,采取提前预防的解决方案,让番茄种植户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

工作上,郭书伶兢兢业业,穿梭于农户家的田间地头,义务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生活中,她敬老爱幼,帮助邻里,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培养了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现在,郭书伶一家的家庭成员越来越多,儿子结婚了,儿媳贤惠懂事,小孙子活泼可爱,全家和谐美好,幸福美满。(郭书伶)

责任编辑:孙明霞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