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北 文化追梦>>头条新闻

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新平:河北文化产业大有希望

2018-10-22 10:03: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省简称“冀”,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省文化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在“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文化资源极为丰厚,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形成了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五大文化脉系。目前,河北省共有避暑山庄及外庙、清东西陵、长城、大运河等世界文化遗产4项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8处(数量居全国第3位),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63处;全省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国家级非遗148项数量居全国第四位),省级非遗832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49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19人。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等为核心的皇家文化品牌,以金山岭、老龙头等为核心的长城文化品牌,以直隶总督署、直隶书院等为核心的京畿文化品牌,以沧州武术、大运河旅游观光带等为核心的运河武术文化品牌,以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吴桥杂技大世界为核心的杂技文化品牌,以战国赵都、正定古城等为重点的历史文化品牌等,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丰厚的文化资源为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

二是文化产业总体实力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积极构建以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区、冀中南文化产业转型引领区为主体,以沿海文化产业带、太行山文化产业带、长城文化产业带、大运河文化产业带为支撑“两区四带”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产业布局更加优化。连续组织开展文化产业强县、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集聚区“三个十”评选,深入开展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试点示范活动,推动文化产业不断提质增效、转型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优势,石雕、乐器、陶瓷、内画、剪纸、宫灯、刺绣等传统工艺和生产性行业在全国影响较大:石雕业从业人员30多万人,年产值近200亿元;西洋管弦乐器生产规模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民族乐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影视剧创作形成了引人注目的“河北现象”《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印象野三坡》《浪淘沙·北戴河》《正定记忆》《遇见·鹿泉》等大型实景演出成为亮点。目前,全省有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即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有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即中国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区,有12家优秀文化企业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我省命名了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0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47家。全省现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537家,其中古城香业、百年巧匠、精英动漫、乐聪网络等20家文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2016年,河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090.2亿元,同比增长13.5%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40134家,同比增长18.2%;从业人员人数达到67.2万人,同比增长16.9%。根据2018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7)”,河北文化产业生产力指数、综合指数,分别位居全国第八位、第十位。

三是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诸多重大机遇,文化产业发展前景无限。目前,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正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了每年3.5亿元的文化产业扶持引导资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红利日益显现,一批重大合作项目正在建设,交通、生态条件的改善将明显增强我省对文化产业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雄安新区未来将打造成为示范性文化产业高地,并对周边、冀中南乃至全省文化产业产生带动作用;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冬奥会将有力促进京张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冰雪文化产业将成为我省文化产业的新增长点;文化与旅游合并的政府机构改革,将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抢抓发展机遇,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政策创新,加大服务力度,抓好抓实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动河北文化产业走出去,不断增强河北文化产业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

责任编辑:王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