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专刊>>

平山别样红

2018-10-16 09:24:09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文/林庆荣、郑晓飞

在我省800多处红色资源中,平山是最特别的那一片红。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中共中央统战部旧址、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旧址、华北人民政府旧址、《晋察冀日报》旧址、沕沕水发电厂旧址……中国共产党人在平山留下了数不清的革命足迹。

指挥三大战役、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进京赶考”……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西柏坡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青松翠柏扬风骨,湖光山色醉游人。在新的征程中,西柏坡不仅成为人们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汲取红色力量的革命圣地,还成为国家5A级景区,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金字招牌”。

每年500多万的旅游人次,带火了西柏坡红色旅游,带起了“大西柏坡旅游圈”,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带来了老区人民的红火生活。

西柏坡红色旅游带富老区人民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她为新中国描绘出了宏伟的蓝图,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两个务必”“进京赶考”……红色圣地西柏坡在中国革命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赋予西柏坡重要的教育功能。

多年来,党员、干部、社会团体以及数以万计的家庭自发前来参观学习,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汲取红色力量。西柏坡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金字招牌”。特别是最近5年,西柏坡共计接待游客2586万人次,旅游人次呈爆发式增长。旅游的大发展带来了周边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大发展,成为带动老区人民致富的“金饭碗”。

1、强大精神力量吸引广泛关注

初秋的西柏坡,游人如织。四面八方的人们纷纷走进西柏坡纪念馆广场和中共中央旧址大院,瞻仰五大书记雕像,追寻老一辈革命家们的光辉足迹,感受当年的烽火岁月。

来自福建省上杭县的赖红英女士在“毛泽东旧居”仔细端详,久久不愿离去。“毛主席曾9次到上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革命故事。”赖红英说,当年她的奶奶还给红军做过布鞋。

今年9月,赖红英把家中企业交给“海归”儿子,自己正式“退休”。她坐上特快列车到北京,再坐高铁到达石家庄,全程花了20多个小时。“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在西柏坡指挥了伟大的三大战役,我早就想来看一看。”赖红英兴奋地说。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提升,大家对精神需求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特别是了解历史和追寻革命信仰的渴望。”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主任康彦新说。

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关心西柏坡的发展,让西柏坡更加的声名远扬。

西柏坡纪念馆原馆长,现任河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王荣丽,在回忆文章《一枝一叶总关情》中透露,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先后到西柏坡参观考察,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西柏坡,广泛接触干部群众,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

文章记录了习近平的四次西柏坡之行。1984年在正定工作时曾到西柏坡参观;1993年在福州任市委书记的时候也曾来过,还协调资金支持西柏坡建设;2008年习近平第三次来到西柏坡参观考察。2013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不久,习近平第四次来到西柏坡……”

老一辈革命家住过的房子,用过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等,还有那些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吸引人们如潮水般汇聚于此,感受共产党人的初心。敬献一束鲜花,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看一场红色电影,听一次红色讲座,开一次主题党日座谈会,看一次红色展览……人们沉浸于此,追寻红色圣地的红色故事,乐此不疲。

2创新发展带火红色旅游

 2008年3月22日,西柏坡纪念馆实现对社会免费开放。2011年,西柏坡景区成功跻身国家5A级景区行列,成为全国第一批以红色为主题、石家庄市唯一一处5A级景区,景观质量、服务和环境质量以及游客满意度均发生巨大飞跃,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品牌的优秀代表。

天南海北的人们慕名而来,西柏坡旅游人次呈爆发式增长,仅仅在最近5年,共计接待2586万人次,几乎接近从西柏坡纪念馆建馆到2008年期间的2600万接待总人次。

“一身军装入眼来,快板民谣小舞台”,这是许多游客对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的第一印象。作为西柏坡红色教育的窗口,讲解员除了准确地讲述外,还要掌握舞蹈、短剧、快板、小品、民谣、绕口令等多种技能,以多种形式将西柏坡的故事传递给游客。已经在纪念馆工作了十几年的讲解员刘晓晓介绍,讲解员既是讲述者,也是传承者,自己的责任就是传承信仰,宣传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精神,让每一位游客都能铭记历史。

为了持续增加吸引力,西柏坡纪念馆创新“订制化服务”理念,开展“菜单式”教育培训;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余家高校合作开辟大学生“第二课堂”;打造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目的地,成为全国首批20家旅游研学基地;编排具有吸引力的情景剧,潜移默化地感染游客。一系列创新表现形式,让红色教育鲜活起来。

在西柏坡纪念馆展室的墙上,有这样一组数据:三大战役期间,支前民工达到886万人,出动担架107700副,大小车辆820720辆。仅这些车辆,分两排排起来,可以从当时的南京国民党总统府一直排到北平。

“最后的一粒饭,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西柏坡纪念馆编排的大型情景剧《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每次演到老百姓推着小推车支援三大战役那一段,总会响起这段感人肺腑的民谣。

3、龙头效应带富老区人民

 近年来,西柏坡每年接待人次超过500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在西柏坡精神的强大引力下,走进革命圣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

西柏坡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龙头基地的同时,还成为促进当地旅游,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在西柏坡红色旅游的带动下,平山县获得“中国十大最具投资潜力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等荣誉称号,成为石家庄市唯一的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吹响了迈向“中国旅游强县”的号角。

在西柏坡,以西柏坡纪念馆和中共中央旧址为核心,按照“景村一体”的发展理念,整合东柏坡、西柏坡等周边村落,实行建筑风貌控制和红色氛围营造,一个改变区域旅游格局的大西柏坡旅游圈已然形成。通过西柏坡5A级景区的龙头示范,带动周边乡村旅游以及就业、创业、旅游扶贫等蓬勃发展。

毗邻岗南水库(柏坡湖)的西柏坡镇,辖16个行政村,2152户、7300人,2017人均年收入达8000元。旅游业成了这里的主导产业。“全镇共有旅游饭店、纪念品、观光车船等的旅游经营实体225个,旅游从业人员800多人,一批贫困群众因旅游而致富。”西柏坡镇党委宣传委员封宁宁介绍。

步入西柏坡村,宽敞的广场上,游客们惬意散步;一排排农家饭店、农家乐挂上了古色古香的招牌……“村子美了,游客多了,乡亲们端上了旅游‘金饭碗’!”村委会主任闫振祥兴奋地说。

随着石家庄市第三届旅发大会的举办,西柏坡周边的旅游业态将进一步丰富,旅游富民、旅游扶贫的前景更加令人期待。

精彩演出演绎平山别样红

红色是第三届石家庄市旅发大会的主打色,10月11日和12日,在平山县旅发大会将呈现出两场以红色为主题的演出。一场美轮美奂的实景演出,一场响彻夜空的歌唱晚会,平山县以其独有特色打造精品力作,呈现两场美轮美奂、正气飞扬、恢宏震撼的视听盛宴。在给平山留下文化印记的同时,以文化之力为石家庄旅游事业添彩!

开幕式由著名导演肖畅策划,以西柏坡革命历史为题材,将“仁义  诚朴  忠勇  慷慨”的平山精神具体化,以艺术化手法、场景化体验,再现党中央在西柏坡的光辉岁月,演绎从抗战到现在西柏坡的历史“梦”和现代“梦”。

演出以山体和湖面为背景搭建舞台,700多名专业和群众演员现场演绎。演出舞台使用最新最尖端的声光电技术,在舞台设计上,山水自然尽入画面,天地人相互融合,让观众在欣赏演出时具有强烈现场体验感。

同时,开幕式实景演出还将首次运用“飞屏”技术,196×10米的透明大屏,将在30米高空中,自由组合,无缝拼接,呈现出无比震撼的演出效果。

李家庄:乡村旅游美了山村富了乡亲

原先的荒滩荒坡如今变成了塘坝和公园,原先的旧房子变成了水、电、暖、空调、卫生间等一应俱全的“星级农家院”。原本贫穷的李家庄人做梦也想不到,能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2015年开始,位于西柏坡湖畔的李家庄村,依托中共中央统战部旧址等红色景点,建设了村史馆、民俗一条街、星级农家院等十几项工程。同时依托生态优势,开发生态观光、立体农业、采摘园、创意工坊、艺术田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引入社会资本打造特色农家乐吸引游客;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扶持农户发展特色手工作坊和特色旅游纪念品。形成了一条文旅、农旅深度融合的富民产业链。

2016年底,李家庄引入河北荣盛集团,整合闲置农宅发展经营农家乐。按照“一户一设计、一户一特点”的要求,荣盛集团的专业团队把旧房子装修改造得焕然一新。谷翠翠家是李家庄首批31“星级农家乐”创建户之一,推开院子大门的那一刻,在李家庄生活了一辈子、花甲之年的谷翠翠激动得眼泪横流。

更让人高兴的是,根据农户和荣盛集团的协议,谷翠翠既是院子的主人,又是荣盛的员工。除了荣盛每年支付的5.6万元租金,她每月还能领到1800元工资。加上土地流转及其他收入,一家人年收入近10万元,乡村旅游的发展让谷翠翠变得“不差钱”。

“村前是漂亮的西柏坡湖和新扩建的中央统战部旧址,村里建成了民俗一条街、休闲广场、观景平台,村后是有花有果的樱桃、红树莓产业园。”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树彦一脸自豪,“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让乡亲们都富起来。”

为了加强产业支撑,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股份合作社,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农宅股份合作、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引进大型企业,通过“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盘活全村责任田、宅基地和空闲地、山场资源这“三块地”,加快培育富民产业。2016年,李家庄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1000元,而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18000元,增长63.6%

以前,李家庄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谋生,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现在,村子美了,游客来了,生意上门了,许多年轻人开始回村创业。谷文朝夫妇以前在石家庄经营小商品,自从村子开始改造建设后,便回到村子,投入到农家院的建设。去年,李家庄吸引了13万游客前来休闲度假,“生意越来越好。”谷文朝说。

水:点亮新中国黎明的灯光

这是我党我军第一座水力发电厂,不仅填补了解放区的电力空白,而且出色地履行了向革命圣地西柏坡和兵工厂供电的神圣使命。被誉为“边区创举”“红色发电厂”“新中国水电事业发祥地”。

沕沕水生态风景区坐落在平山县北冶乡沕沕水村内,是国家4A级风景区。风景区早在明清时期,即为平山“八大胜景”之一,享有“沕水瀑布天上降”的盛誉。景区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红色旅游于一体,不仅可以“春赏山花、夏看瀑布、秋观红叶、冬览冰瀑”,更有令人敬仰的红色景观。

进入景区,路过泉华台瀑布,穿过一片葱郁的竹林即可看到沕沕水发电站旧址。沕沕水发电站19476月动工,历时7个月,次年125日建成发电,朱总司令专程参加竣工典礼、剪彩、讲话,并亲手启动水轮机发电。

这是我党我军第一座水力发电厂,不仅填补了解放区的电力空白,而且出色地履行了向革命圣地西柏坡和兵工厂供电的神圣使命,点亮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第一盏明灯,为毛主席、党中央指挥三大战役、解放全中国立下不朽功勋,被誉为“边区创举”“红色发电厂”“新中国水电事业发祥地”。

进入发电站,“一切为了前线”的标语让人心生敬佩,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我党和人民是如何一步一步建成这座水电站的,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加值得后辈去学习。

走过发电站,便正式步入景区内部。景区内的瀑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泉,常年涌流,四季不竭,水质洁净甘冽,沿绝壁飞落,形成落差93米、45米等多级瀑布,真是素绸云丝天上裁,妙指洒向此间来,堪称北方九寨沟。

近几年,沕沕水景区不仅旅游发展迅速,更带动了沕沕水村发展旅游服务业。在景区的扶持下,沕沕水村全村90户,有60多户开办了农家乐,能同时容纳500人住宿,1000人就餐。商品营销摊点有30多个,还有一部分村民在景区工作,再加上承包工程、经营土特产、开展果园采摘项目的村民,村中几乎人人都在为旅游业服务。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责任编辑:刘旸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