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剧评评选>>名家评戏

声腔改革探索

2018-10-15 17:59:1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2018年9月28日 “2018年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在省会石家庄拉开大幕后,9月29日,展演的三个重要研讨会之一“新时期梆子声腔剧种发展路径专题研讨会”由河北省艺术研究所牵头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戏剧专家、院团长二十余人围绕着梆子声腔如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观众的需求,更好地传承发展,就声腔改革、人才培养、传播推广、戏曲进校园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研讨会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张刚主持,并点评各位专家发言,互动交流。

声腔改革探索

作曲家姬君超:不少中外声乐专家惊异河北梆子男演员的歌喉都有“特异功能”,好多外国专家都研究,怎么这么高啊?而且这么好听,还这么亮。这种情况倒是好情况,但是就导致河北梆子因为调门过于高,演唱过于犯难而难于普及推广。我提两点建议:一,河北梆子应结合男声唱腔的改革,在尽量筛选老唱腔的同时,组织词曲专业人士,创作更利于青少年美育,适于青少年欣赏,便于青少学唱的新唱段。二是希望文化主管部门支持,举办梆子声腔剧种男声唱腔改革的研讨会。这不是光河北梆子,整个声腔都需要研讨。

山西省太原市实验晋剧院院长白海滨:晋剧作为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在听觉上给人们以激情澎湃、酣畅淋漓的感受,但是多年来,其调门高,同腔同调的问题也存在,我们是G调,男演员就是调门上不去,限制他们的发展。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考虑,尝试着做了一些探索。谢涛老师在唱腔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她在继承传统唱腔的同时,打破了晋剧固有的板式切换模式,使古老的晋剧唱腔焕发出了时代的气息。她的代表作之一《烂柯山下》一段“马蹄声声又去远”的唱腔节奏明快,韵律舒缓,既符合现代生活节奏和审美,又易于上口,不管是戏迷或者学生,学起来容易上口。

山东省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院长张梦龙:谈到唱腔的发展问题,我们在八十年代以后,也是把其他剧种好的拿过来就用,用来用去,不是自己的东西,就像贴了一块儿膏药,怎么也用不好,观众有意见,我们自己也感觉不舒服,走了一条弯路。谈到枣梆的音乐唱腔问题,我们现在经常演古装戏,都是按照原汁原味传统唱腔去唱,现代戏这块儿音乐肯定要动一动,包括有一些唱腔到高潮的地方,到激情的地方,该甩腔的甩腔,有些东西该动的也要动一下。这几年我们对音乐唱腔的探索不能说成功,起码观众是比较认可的。

山西省青州市梅琳北路梆子剧团孙永清:山西的北路梆子是四大梆子之一,我们团是一个民营的小团,成立了十几年。河北梆子是C调,其实我们北路梆子老祖宗都是降B调,降B调唱出来才有北路梆子的味道。到了八十年代有很多的团长、老师当家,我的嗓子认为我唱G调就好,把整个剧组的调都改掉了,我认为这样是不合理的。枣梆声腔是经过前辈们一代一代的实践演出留下来的,不能因为一朝一夕某个人的思想把剧种的锣给变了,把它的调变了,这是不合适的。保定艺术剧院院长刘麦穗:我同意唱腔改革,但是还得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唱上男生有吃亏的地方,我们可以有两种唱法,今天我状态比较到位,嗓音也好,精神也好,那今天我就唱C调,今天我状态有点欠缺,那我就唱降B调,可以两种唱法,但是它的特点不能失,失了那就是我们功力不到。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艺术中心原副主任张刚:梆子声腔特别是男生唱腔,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都在考虑使我们的演员声音更持久一点,毕竟声音太高亢了。当改变了调式,改变了旋律的音区,甚至改变了调门,梆子原来的风味就丢失掉了,这也是令我们两难的事情。我们还要保持梆子河北的风味,要把河北梆子很有特点的东西保持下来,还要使演员的反应能力更持久一点,这恐怕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或者是突然偶发的创造。建议政府能不能搞一个专门的关于剧种音乐建设的研讨活动,在一个相对集中时间来研究一下,甚至可以支持实验室,通过做实验室这样一种方式来做一些尝试,可能会有实际效果。

 

责任编辑:王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