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专刊>>

河北饺子哪家强? 自古美味出寻常

2018-03-12 17:32:57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文/林庆荣

从汉代的“馄饨”,晋、唐时期的“牢丸”,宋、元时代的“角子”,到明代始称“饺子”……在漫长的历史中,承载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和春节民俗含义的饺子,通过不断的演变和流传,不仅形成了为数众多的地方类型,也因其制作和吃法的差异,形成了许多独具地域特色的风味名吃。

在河北,秦皇岛昌黎赵家馆饺子、石家庄中和轩蒸饺、百尺杆万里香饺子、邢台黑家饺子等老字号,都是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特色饺子。这种承载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记忆、历经风雨醇香不改的特色美食,历经几代人近百年的辛勤耕耘,成为人们难以忘怀的舌尖味道。

赵家馆饺子

从路边摊到金牌旅游小吃

在《昌黎县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1921年,“赵家馆”饺子开业那天,清末老秀才高云山为其题写了牌匾上的“赵家馆”三字。

一时间,赵家馆名震昌黎,等待吃饺子的顾客排着长长的队伍,十分热闹。吸引人们的不仅仅是老秀才的书法艺术,还有赵家饺子的独特风味。

赵家馆的创始人赵福元自幼跟随父亲开小饭摊谋生。成年后,他在县城南关戏院街租了房子,夏卖冷食,冬卖煮饺,并取店名“赵家馆”。

“当时,昌黎城里饺子馆众多,同行业间竞争激烈,爷爷用尽心思钻研,终于做出了与众不同的饺子。”赵家馆第三代传承人、赵福元之孙赵志强介绍,别人家的煮饺,一两面能包四五个,他将皮擀得又薄又透明,一两面能包到八个;别人家的馅以肉多油大取胜,他力求水灵味鲜。他精选用料,即使是白菜,也力求帮薄菜甜,并采取榨压菜馅、去掉水气、加进海味、和进肉汤等工艺,使馅更加鲜美,而又不腥不腻。

很快,赵家馆饺子就在冀东小有名气。新中国成立初期,赵福元再次改进制作技艺。他博采众长,把皮薄、馅散的煮饺变成了有着同样特色的圆笼蒸饺。圆笼蒸饺一问世便深受青睐,使赵家馆的名声大振,远播京津冀一带,引得许多外地人慕名前来。

上世纪50年代,赵福元赴天津参加全国饮食行业大比武。在比武中,面对天津狗不理包子等强手,赵家馆饺子以精湛技艺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全国馅制品之冠。

2008年,赵家馆饺子制作技艺获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赵家馆荣获国家商务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称号,成为秦皇岛市首家“中华老字号”企业。2016年赵家馆饺子获得中国金牌旅游小吃称号。赵家馆饺子从区域著名小吃迈向全国餐饮品牌。

中和轩蒸饺

几代石家庄人的舌尖记忆

咬开一个小口,轻轻一嘬,一股浓郁的汤汁香味直冲味蕾,顿时满嘴清香。传承近百年的中和轩蒸饺,不仅味美好吃,还蕴含着几代石家庄人的舌尖记忆。中和轩饭庄原号在保定,1920年掌柜之一满玉清和其兄满兰天由保定到石家庄创办分号,当时伙计仅有十四五人。分号营业伊始,以饺子、炒饼和烩饼为主,外加几样炒菜,谈不上有多大名气。

到1925年,石家庄的升平街(今五一街)、同乐街(今民族街)、大桥街、南大街、木厂街(中山路北便道)已日渐繁华,并逐渐成石家庄的商业中心。这年,满家将饭店迁到了同乐街,店面为平房,但已走出小巷,前堂是便座,后堂是雅座,中间有一小庭院相连,“五正六厢”,初具规模。

传统的味道、传统的配方,加上灵活且人性化的服务,使得中和轩饭庄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清真饭庄。订餐电话、上门烹制、专供食材……在今天,餐馆做到这些不稀奇,但在1925年,于报纸上公布订餐电话,外派伙计带灶具上门烹制,已属超前服务。中和轩的生意越做越兴隆。

1937年日军侵华后,中和轩饭庄曾一度歇业。新中国成立后,中和轩经历了公私合营、迁址中山路繁华商业区等变化,虽然颇有波折,但发展的脚步从未停下。如今,中和轩饭庄在石家庄已经有5家店,拥有员工200余人。

满记蒸饺的特点在于全部采用精粉和面,加拌老油坊的小磨香油,在坚持手工包饺子、坚守老味道、老配方的同时,突出“新鲜”特色,采用新鲜牛羊肉绞馅,按季节更替菜料,赶在别家前头“抢鲜”购进时令蔬菜,形成色、香、味、形俱佳的美味蒸饺。

在1997年12月举办的全国首届烹饪大赛中,中和轩蒸饺荣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2011年中和轩饭庄荣获国家商务部“中华老字号”称号。

黑家饺子

制作工艺独特的老字号

邢台专业作家贾兴安曾在他的小说《阖岚镇沿革》中提及黑家饺子馆,书中写道,“就是在清风楼边上的黑家饺子馆,中共冀南军分区派人在此巧夺国民党军队县城布防调动的密电码。破译电讯后,我军未伤一兵一卒就解放了县城。”

1932年,从天津学艺归来的回族人黑振斌和马玉林开办了一家小小的饺子馆,并以黑振斌姓氏排头取店名为“黑家饺子馆”。当时的条件非常简陋,只是在邢台马路街(现中兴大街)老南关的边上搭了4间小棚子。马路街是当年邢台唯一的街道,南来北往的人们被用料讲究、风味独特的饺子吸引,黑家饺子一时声誉鹊起。1943年,黑家饺子馆有了正式的店面。

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掀起高潮,黑家饺子馆成为公私合营的回民饭庄。在“文革”中,“黑家饺子”备受磨难,老字号被砍掉,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得到恢复,黑家饺子馆重新挂出了醒目的金字牌匾。

黑家饺子呈元宝形,没有阴阳面,要求饺子边宽窄一致、齐整无皱褶,包饺子技术不容易掌握。另外,黑家饺子调配料的配方一直秘而不传,到了上世纪90年代,黑家饺子面临传承问题。1997年,年事已高的马玉林正式收了7名徒弟,黑家饺子的烹饪技艺才得以传承。

“黑家饺子之所以风味独特,关键在于选料严格、配料合理、馅料制作不同一般。”马玉林徒弟王延岭说,比如选料,必须用生长1年至3年的羊作肉料,其特点是肥瘦均匀、肉质鲜嫩。把肉料加工成特定规格后,放入绞肉机绞一遍,然后放入适量的盐再绞拌一次,制成肉坯。

80多年风雨兼程、醇香不改。如今,黑家饺子馆已经有20多家连锁店,拥有员工500多名。“中华餐饮名店”“全国首届清真烹饪大赛金牌”“全国名牌风味食品”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是对黑家饺子的最好褒奖。

百尺杆万里香饺子

15年做精一种饺子

在2011年石家庄至西柏坡高速通车之前,石闫公路是石家庄通往西柏坡的必经之路,不论是跑长途的司机,还是去西柏坡旅游的人们,都喜欢选择在石闫公路鹿泉区百尺竿段落脚,为的就是吃一顿“百尺杆万里香水饺”。

百尺杆水饺的名气由来已久。据传在清朝嘉庆年间,百尺杆水饺曾养好了皇后娘娘身子,从而受到皇上御笔点赞。

1986年,百尺杆村的杨福瑞以四间小平房起家,打出了“百尺杆万里香水饺”品牌。

当时,杨福瑞夫妇及家里的三个儿子全家一起包饺子,为了将饺子做精,只做牛肉馅水饺,用料讲究,只从石家庄市清真寺街进料,而且只要前膀和后座。水饺的特点是皮薄馅大,一个顶俩,饺子皮包油、油包馅、油大而不腻、清香可口。

“来吃的人特别多,店里根本坐不下,我们就在公路边支桌,这样还是坐不下,一些顾客就干脆端着饺子碗蹲在马路边吃。”杨福瑞说。

从1986年到2001年,15年只做牛肉馅一种饺子,在外人看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份执着往往容易被理解为不思进取。其实,这恰恰是杨家人把产品做精、做到极致的写照。也正是因为旷日持久的坚守,使得“百尺杆万里香水饺”品牌基础坚实、深入人心,为日后的发展开启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杨建章是杨福瑞的三儿子,他从父亲手里接过接力棒,成为河北百尺杆餐饮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走向新的拓展征程。不仅开发了更多的口味以应变多样的需求,还创建了500亩的智慧农业园,打造绿色有机食品,让饺子的馅料更加天然,满足越来越迫切的健康需要。

现如今,这个为百尺杆餐饮赢得“河北名吃”、“河北餐饮名店”和“特级风味店”等诸多荣誉的创业福地,发展成为面积达8000平方米、统领6个加盟店的“百尺杆万里香水饺”总店。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责任编辑:刘旸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