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专刊>>

一座中都城 半部元朝史 走近河北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元中都”

2018-01-19 09:40:31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文/龚正龙、李冬云、郑晓飞

资料图/省文物局、元中都遗址管理处、元中都博物馆提供

摄影/陈亮

在湮没于历史烽烟700多年后,2017年12月2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了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地处塞外边城张家口张北县馒头营乡的元中都遗址入选,成为我省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说到底是为了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根脉产生现实影响。”在就此事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介绍说,元中都遗址公园的建设要以遗址本体为核心,以周边地区的草原、山水环境为依托,通过合理的游览路线组织,串联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观与遗址点,构建生态、文化、景观大格局,最终达到集考古研究园、历史文化园、生态观光园、休闲娱乐园于一体的公园效果。

目前,元中都遗址已能够接待游客参观,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将分五期建设,总投资约3.87亿元。张立方说,河北是文物大省,首次实现零突破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一种肯定,但绝非终点。据了解,我省中山古城遗址和邺城遗址也已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未来,燕赵大地上将出现越来越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穿越历史,不再只是梦想。

那么,对于我省文物考古和文化旅游工作都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元中都”,究竟有着哪些历史之谜,它的发现又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一座汇聚草原农耕两大文化的都城

公元1307年,元朝,一纸诏书,一座新的都城拔地而起。在已经拥有大都、上都、哈剌和林三座都城的情况下,蒙元帝国为何又要建立一座中都城呢?

下旨建立新都城的,是一位名叫孛儿只斤·海山的年轻人,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1307年,他在大都继位,世称元武宗。

元代汗位继承,是一种蒙汉杂糅的方式——嫡长子继承与“忽里台”大会公推大汗的双轨制。前者,是自上而下指定,后者,是诸王自下而上推选。这一制度下,最终往往是军事实力决定候选人的成败。

长期镇守漠北的海山,就是靠军队和漠北诸王的推戴夺得的政权。但当时的大都,是其帝位竞争对手、弟弟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势力范围。

立足未稳的新君要在大都之外确立新的“根据地”。建在哪里?元武宗想到了草原,那里才是他的“王兴之地”。

而今张北一带的“旺兀察都”草原,处于农耕、游牧交界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位于大都、上都之间,北通哈剌和林,南到西域,北控漠北,南俯中原,是重要的军事关隘。而且周围有山势拱卫,湖泊众多,水草丰美,是理想的建都之地。

一年之后,“旺兀察都行宫”建成了。真正的工期历时不过半年,工程速度之快,就是今天看来也同样令人叹服。

1308年中秋节,武宗皇帝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并着手建立行政管理机构——留守司。 1311年,武宗逝,其弟仁宗继位,“罢城中都”,但仍作行宫使用。后来的文宗、顺帝等皇帝、重臣都曾来此巡幸、议事、做佛事。再后来,宫室被烧毁,这座曾经阅尽繁华的都城埋藏于荒烟蔓草间。

作为草原民族入主中原后又返回草原所建的都城,元中都可谓上承宋金、下启明清,对于了解我国古代都城制度的渊源演变极为重要。

在建筑风格上,元中都尽管继承了古代中原建筑的诸多思想,但这毕竟是一个由马背上的民族建立的都城,从选址建设的背景到都城设计的细节,都受到草原文化的影响。可称之为元代都城‘活化石’,是研究元代都城的珍贵考古实料,它汇聚草原和农耕两大文明,尤其在研究元代都城建设理念、城市制度、建筑特征以及雕塑工艺方面的标本作用,无可替代。

曾经长期被“误会”的遗址

元中都从兴建到废除,以都城身份只存在了不足4年,快速崛起又倏然消逝。由于缺乏记载,它的确切位置在过去700余年里,曾一直成谜。

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一系列的考古工作,世人才重新找回了它。尹自先,是最早试图廓清这团历史迷雾的当地人之一。

1981年,时任张家口一中语文教师的尹自先迷上了张北县城西北15公里的这片遗址,利用假期,他常骑车去实地探访。当时,这里在当地被称作“白城子”,被普遍认为曾是辽代的一个牲畜交易市场。

“地面上散落着一些黄釉、绿釉的琉璃瓦当、汉白玉石刻,这些都是皇家建筑中才允许使用的,而且从残存的城垣规模推测,至少也是个皇家行宫,怎么看也不像是牲畜交易场所。”尹自先回忆说。

结合实地考察结果,尹自先在1982年2月22日的《张家口日报》上发表了《元代中都白城子》一文,大胆提出“此城实为元代中都城遗址”。

1987年又在《河北地方志》上发表《白城子说》,进一步论证白城子是“元中都遗址”。 1983年,张家口市文化局的刘建华、张北县文化局的张书平也前往“白城子”进行了调查。他们采集了琉璃、汉白玉等建筑构件,并对宫城四周进行了测量。1995年,刘建华在《辽海文物学刊》上发表了《河北省张北县白城子古城之调查简报》,提出“此城当为中都”。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张北县文保所工作人员也先后在这里采集到许多建筑构件,并向周围的村子征集了瓷罐、瓷碗、铜权、铜镜等文物。

1997年5月,张北县文保所聘请省文研所研究馆员陈应祺,实地测量、绘制了第—张“元中都遗址平面图”。

从一个人对家乡历史的热情,到一群基层文物工作者还原历史的努力,再到省级文物工作者的调查参与,一步一步,“白城子”终于等来了对确立其真实身份最重要的一批人。

1997年7月,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世枢、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徐苹芳、北大考古系主任宿白前往“白城子”进行了实地考察。8月,河北省文物局、中国元史研究会、河北省张北县政府,在坝上古城张北联合举办了“元中都学术研讨会”。

结合会上专家学者提交的10篇学术论文,会议认定“白城子遗址”为“元中都遗址”。

考古确认建筑高规格为“皇家专属”

元中都遗址由内向外由宫城、皇城、郭城(外城)三重城墙相套而成,坐北朝南。宫城内的建筑,基本按照通过南门、北门的南北向中轴线对称分布。

“三重城墙,是只有都城才能采用的、等级最高的城市规格。建筑对称布局,也是古代中原都城建造的传统。”考古人员说。

三重城墙均为南北长方形。宫城城墙长约610米,宽约555米,宫城四角有角楼;皇城城墙长约910米,宽约755米;郭城长约2310米,宽约2555米。

虽然都是都城等级,但元中都与大都的规模相差甚远,与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的上都却基本相当。这证明元中都的地位应在大都之下,与上都一样是陪都性质。

随着发掘的进行,一种在元代考古发掘中前所未见的角台结构显露出来——角楼台基平面呈曲尺形、从宫城西南角起向东向北呈三级缩折后分别与宫城的南墙和西墙连接。

这种结构被称为“三出阙”,是汉唐流行的建筑形制。更重要的是,三出阙是阙制中的最高等级,是“天子之制”,即显示其天下独尊的标志性建筑形制,这再次为证实白城子为元中都遗址提供了有力论据。

而且,西南角台考古中还出土了大量形制巨大的琉璃釉陶龙、凤、海马、行什等角楼屋顶脊部的装饰构件和浮雕龙纹的瓦当、滴水,这些建筑构件也都体现了角楼的皇家性质。

随着考古挖掘的进行,宫城正殿一号殿址终于被彻底揭露出来。

殿址位于宫城中心略偏北,宫殿台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承载宫殿主体部分,从南向北排列有月台、前殿、廊柱、寝殿、东夹室、西夹室和暖阁,下层为宫殿回廊部分,在台基周围共有7条上殿通道。借由台基结构,考古工作者发现,这座伫立于草原、气势恢宏的皇家宫殿,采用了一种典型的中原宫殿传统建筑布局形式——“工字殿”。

这是目前发现并全面揭露的元代大型重要建筑“工字殿”的唯一实例,这种布局形式起源于宋,流行于金元,南宋临安大内的部分宫殿、金中都大安殿、元大都大明殿都有类似的平面布局,是研究元代宫殿建筑的重要资料。

在一号大殿台基周围,出土了几十个汉白玉螭首,它们雕刻精美,是元代石刻中的精品,也是元中都最重要的文物。建筑遗迹的种种特征所体现出的建筑等级之高,都为“白城子遗址”盖上了“皇家专属”的印戳。

2000年,元中都被列入“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元中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长时间的考古挖掘,2008年,我省文物工作者开始着手实施元中都遗址修复保护工程,从而奠定了如今其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基础。

链接: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在国家推进大遗址保护实践进程中出现的概念。

2009年12月,国家文物局制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将其正式定义为“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的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区、市)共36处公园被评定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4个省(区、市)共69处公园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哈剌和林】又称和林、和宁。蒙古窝阔台汗七年(1235年)建都于此。哈剌和林一说原是山名,指鄂尔浑河发源地杭爱山;一说本为河名,指鄂尔浑河上游。其故址位于今蒙古国中部后杭爱省杭爱山南麓,额尔浑河上游右岸的额尔德尼召近旁。忽必烈打败阿里不哥后,政治中心南迁汉地,此地不再是首都。

【元上都】元上都是中国历史上元朝的一个首都,由元世祖忽必烈初建,城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这座草原都城,被认定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结合的产物,史学家称誉它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媲美。

【元大都】简称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意为“大汗之居处”。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朝国都。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元中都博物馆:我国第一个蒙元历史专题馆

在对元中都遗址进行发掘的同时,元中都博物馆也于2010年12月11日正式开馆。

博物馆位于张北县城南山路以北,察哈尔大街以东,总占地69亩,建筑面积9202.68 平方米,由张北县政府财政投资8000万元建设。这是我国第一个蒙元历史专题性博物馆,也是全国第一个以单一朝代为主题的博物馆,对蒙元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步入元中都博物馆庭院,脚下的“元朝疆域与都城方位图”,几乎包括了亚洲大陆和大部分欧洲大陆,面积最广时达我国现在国土面积的4倍。方位图中标出了元中都的确切位置——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村。

馆内的陈列以“一座中都城,半部元朝史”为主题,由序厅、强大的元朝、元朝三大都城、元中都考古、张北(中都)的历史遗存五部分组成,集当地文物之大全。

进入展厅,第一眼看见的就是摆放于门口的数十个汉白玉螭首,雕刻细腻、形态各异、造型浑厚古朴。这是镇馆之宝,是元代雕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其数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另一件镇馆之宝是遗址中心大殿出土的“六六幻方”,蕴含精妙的阿拉伯数字原理,每行、每列及两条对角线上的六个数之和都是111。 元中都博物馆设计理念来源于元中都,设计为回字格局,并将中都遗址的残洞、片段融入建筑之中。颜色的选取也是从中都遗址的外墙提取的,给人以历史沧桑之感,这样可以展示出当年那个强大王朝的兴盛与衰败。

元中都博物馆充分展现了蒙古民族深邃久远的历史文化。一组感光玻璃展示了元朝诸帝王的画像,再向里走,是按照一定比例制作的元中都中心大殿复原模拟模型,它是整个都城的核心建筑。分前后两殿,前殿是朝殿,后殿为寝宫。大殿坐落在两层基座上,周围环以汉白玉栏杆。虽说是模型,但是美轮美奂的工艺毫不逊色于真正的建筑。

展厅二楼中央是一个仿真人大小的大型宫廷生活场景,应用幻影成像技术,展示大元王朝的兴盛与衰败。灯光亮起,现出实景的皇宫、宝座与桌椅,先后有画面时空跳跃至中都建成的庆典、元武宗在宫殿中与群臣指点江山、成吉思汗在野狐岭大战胜利后犒赏三军的景象,中都被战火焚烧等诸多场景。让人看后无不被这个王朝一路风雨征程和它灵魂深处的东西所震撼。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责任编辑:刘旸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