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朗读者音(视)频征集展示活动>>国资系统征集作品

搞农业现代化,需要多一些战略眼光

2017-09-28 16:55:08 来源:河北新闻网

    学习选段

    大家好,我是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张晓蕾,今天我要为大家朗读的内容,选自《他耕耘在正定的原野上》。

    1969年,刚满15岁的习近平,在偌大的北京城里没有立足之地了。他和成千上万热血青年,一起涌向父辈们曾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延安。所不同的是,他的出走近乎流放。

    历史的轨迹不应如此,马列主义不会这般。”年轻人的心底在呼唤。7年,整整7年,习近平的经历是这样一幅流程图:“反动学生”--“受苦人”的好后生--团员--党员--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和农民一道搞科学种田,增产60%;办铁业社,在简陋的窑洞里打出小农具;集资购置脱粒机、面粉机、拖拉机,实现了半机械化。

    “1975年,我到清华大学学习。临行前,大队特意宰了几只羊,每户出个代表来给我送行。次日清晨,我一觉醒来,只听窗外人声鼎沸。推门一看,几乎全村的人都等候在门前。我只感到喉头哽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当我坐上手扶拖拉机后,随着引擎轰轰的发动声,先是老人,然后是妇女,接着是后生,人群中一片哭声。7年啊,我多少次欲哭无泪,那天,我第一次哭了。陕北的人民养育了我,保护了我。我虽然告别了陕北的父老兄弟,但再也离不开人民。我要同人民唱一曲悠扬的‘农家乐’。”1982年初,在北京工作的习近平,又主动要求“沉”到基层,来到了河北省正定县。

    学习感悟

    “他,31岁,身高1.80米,话语平缓,不见官气。身穿蓝制服,足蹬黑布鞋,着实有点土气。”文章一开篇就让人感受到习近平的淳朴、亲切的形象,更可以从中感受到他心系工作、务实平和的作风。

    “搞农业现代化,需要多一些战略眼光”。 “我一觉醒来,只听窗外人声鼎沸。推门一看,几乎全村的人都等候在门前。我只感到喉头哽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当我坐上手扶拖拉机后,随着引擎轰轰的发动声,先是老人,然后是妇女,接着是后生,人群中一片哭声。7年啊,我多少次欲哭无泪,那天,我第一次哭了。”细腻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习近平在群众中的威望和他对老区人民深深的情感。

    “我要为人民做事情,要同人民唱一曲悠扬的‘农家乐’。”充分体现了习近平青年时期就心系百姓冷暖的民本情怀和务实作风。在特殊的环境下,他没有抱怨和停止不前,而是凭着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博大胸襟,与人民一起改革、创新、致富。他的这种改革思维和历史担当值得每一名领导干部学习和发扬。

 

责任编辑:国梁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