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运河>>探访大运河

东光谢家坝:百岁“糯米坝”默默守护运河百姓

2017-08-14 16:50:0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李天峰介绍说,谢家坝是逐层夯筑的。

谢家坝所在的运河河道。

一次文保人员的乡间普查,几位村民无意中提到的一件“怪事”,最终让东光谢家坝浮现于世人面前。这段长达200余米的运河堤坝位于京杭大运河南运河段的一处大弯道,就在这处险段里,清末当地一位谢姓乡绅组织人力用糯米熬粥加上灰土、泥土混合筑起这道大坝,从那以后,再无决堤。2006年,大运河东光谢家坝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4年6月,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谢家坝,也成为这珍贵文化遗产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燕赵都市报驻沧州记者 李家伟 文/图

一次文物普查, 发现这段特殊堤坝

东光县文保所所长李天峰至今记得1998年和同事下乡做文物普查的那次经历。就是在那次看似普通的乡野调查中,他和同事了解到,在东光县连镇镇的大运河里,有一段河堤“挺特殊的”。

李天峰回忆说,村民们说它“特殊”,一是“直上直下”,特别陡;二是跟周围的土一点儿不一样,“特别硬”。李天峰和同事赶紧来到了运河边,找到了这处河堤。当时目测这处河堤有200米左右,十分陡峭。再看土质,呈灰土层,是夯起来的,特别硬,找了根木棍,用棍尖去捅根本捅不动。

于是,李天峰和同事又开始寻访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老人们介绍,这处运河是个险段,正好有个弯,过去运河水很深,水流量大且湍急,在这个拐弯的地方就形成激流,严重时就会造成决堤,历史上洪水在此处多次决口,成为岸边百姓的一大隐患。直到修筑了这道谢家坝,此处再也没有决过堤。

据资料记录,谢家坝为南运河河北段仅存的两个夯土坝之一。坝体为灰土加糯米浆,逐层夯筑。夯土以下为毛石垫层,基础为原土打入柏木桩筑成。坝体长218米,厚3.6米,高5米。堤坝整体稳定性好,筑成后再未决堤,沿用至今。

“糯米大坝”沿用百年,默默护佑沿岸百姓

随着专业文保人员的深入调查,谢家坝慢慢呈现出更加清晰的面目。据介绍,谢家坝位于东光县连镇镇运河五街、六街交界处,南运河东岸。南运河河北段多弯道,险工、险段众多。谢家坝就处于险段之一,历史上汹涌的洪水多次在此处决口。清朝末年,当时连镇乡绅谢家捐资,从南方大量购进糯米,并选合适的水势时机,组织人力用糯米熬粥,加灰土、泥土,混合筑坝。为了纪念乡绅的义举,这段大坝被命名为“谢家坝”。

在运河水势汹涌的年代,谢家坝对防御洪水起到了重要作用,保护了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可以说,谢家坝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中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它再现了中国近代在漕运水利设施中夯筑的先进工艺,同时也为研究清末夯土技术及南运河段险工护岸的发展过程提供了实物资料。李天峰说,这种夯筑技术建造的工程非常坚固,造价也很高,所以一般用于有军事用途的古城墙建造上。

坚固到什么程度呢?有一个小故事足以说明谢家坝有多坚固:2012年,当地政府曾对谢家坝依照“修旧如旧、不变功能,不改原状”的原则,完全按照原有工艺和材料进行过修缮,用糯米熬煮成浆,提取当地土质,掺入石灰混合修筑。施工人员还准备了数以千计的用防腐剂和特殊胶水浸泡过的木楔。修缮时,需要在坝体上钉木楔,以保证新旧坝体能更好地黏合成一体。然而,工人用铁锤根本没法把尖钉敲进去,不得已改用电钻打眼儿后,也是费了半天劲儿才能钻一个眼儿,拔出电钻更是费力气。李天峰介绍说,仅这次修复就用了糯米数百袋,可见,百年前修建这道大坝时又是何等浩大的一项工程,而当年纯粹凭人力完成的谢家坝,能够终止河道决口的历史,更值得赞叹。

百年谢家坝静待运河重新焕发活力

午后,记者来到阳光照耀下的谢家坝,不由地触摸着岩石般坚硬的堤坝,感受着它的沧桑与厚重。运河这边是沧州,那边是衡水,宛如界河划分开两地。河道里积存的雨水不多,浅浅的,无声地流淌在水草间。100多年过去了,这道月牙形的黄褐色堤坝依然保存完好,静静地驻守在运河河道边,护佑着运河人家。

59岁的连镇镇六街居民崔建财就住在运河边。他说,从小时起,谢家坝就一直是这个样子,“直上直下”,而且特别硬,“水泥也不见得比它硬!”他也知道,这道堤坝是当时一户姓谢的人修筑的,为的是防止运河“开口子”。

记者了解到,多年以前,谢家坝还没有被世人熟知,曾有施工队准备在河堤施工,挖掘机都开过来了,想用石头铺“护河坡”,当时幸亏有文保人员发现了此事,并立即上报,当地政府立即叫停了工程,并重新设计施工。这才保护下这道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大坝,并伴随着大运河的申遗成功,成为大运河上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杰作。

在守着运河经历了有水没水的变迁后,谢家坝仍然安静地矗立在运河边上,默默等待着它身旁的这条大运河,在历史机遇下再次焕发活力。

责任编辑:孙明霞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