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大型评剧《红高粱》走进石家庄

2017-07-24 18:18:3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张潇涵)7月24日,由河北省戏剧家协会、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河北新闻网、天津评剧院主办,精英集团—河北天明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评剧《红高粱》首次走进石家庄”新闻发布会在河北省人民会堂举行。

据悉,由天津评剧院创作演出的史诗评剧《红高粱》8月2—3日将登陆石家庄人民会堂,参加2017年京津冀优秀剧目展演河北站演出,这出戏是七年前《寄印传奇》后,曾昭娟院长再次携精品力作来到石家庄演出。

京津冀一体化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战略,经济文化之间的协同发展是重中之重,连续几年的京津冀优秀剧目展演使得三地之间在文化艺术交流和发展上相互学习,彼此成就。《红高粱》首演于天津,后又两次进京,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来过河北演出,所以这次河北站我们非常的重视。

众所周知,石家庄是戏曲重镇,京评梆三足鼎立,都有着辉煌的成就。而评剧剧种又诞生于燕赵大地,这里是我们评剧的重要阵地之一,曾昭娟表示:我原本就计划来石家庄演出,这次借京津冀优秀剧目展演这个契机,了却我这个心愿,所以很期待与石家庄观众的会面。

从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间,评剧《红高粱》这部史诗级精品力作经过了多次的修改和提高,已经由成熟走向了成功,从高原走向了高峰。特别是六省七市的全国巡演产生的轰动效应,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极大的影响力。这期间更是殊荣屡获: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1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2016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并在2016年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和上海国际艺术节,以及2017年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上大放异彩。一路走来风靡了三秦大地,席卷了上海滩,征服了大西北,得到国内外观众的热议和好评!

特别是今年6月20号,《红高粱》在银川参加中国戏剧节时,组委会从24台参演剧目中遴选三台专门安排给外宾观看,《红高粱》有幸成为三台剧目之一。《红高粱》第一次走进西部,三层的剧场座无虚席,不仅赢得了现场外宾和宁夏观众的喜爱,在中国戏剧节的剧目讨论会上还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肯定。康世昭老先生评价《红高粱》:这个戏我是看着她成长起来的,经过了近一百场的磨练,现在是越改越好,我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了。

近年来,天津评剧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以“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作品”为目标而努力。在北方演艺集团的领导下,天津评剧院从《红高粱》立项始,整个创作的指导思想始终以服务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排演他们喜闻乐见的作品,并将文艺精神落实在作品上。评剧《红高粱》正是遵循“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创作原则而诞生的作品。

评剧《红高粱》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同名原著,本剧以蓬蓬勃勃、充满野性、有着旺盛生命力的红高粱为意象,写出红高粱和高粱酒的意象性和隐喻性——轰轰烈烈,张张扬扬;以九儿和十八刀的爱恨情仇为主线,描绘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先民们敢爱、敢恨、敢生、敢死的自由精神与生命气度,以及他们对入侵者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抗争、可歌可泣而又悲壮惨烈的过程。最后九儿用高粱酒做炸药,引爆了日本人的军火车,军火车的爆炸又炸爆了熟透了的高粱米,漫天都开起了绚丽的高粱花——这是他们的鲜血之花、灵魂之葩,更是他们精神的升华。这出戏既是一部弘扬中华人民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史诗,又是一首充满血性的民族赞歌,更是一部高扬淳朴、"绿色"主旋律的精品大戏。

评剧《红高粱》由著名剧作家贾璐担任编剧,著名导演张曼君执导。在不失莫言原作神韵的基础上,编剧贾璐先生撷取了其中的精华,以九儿为主角,为她设置了两条故事情节线。一是个人生活的情感线,二是抗日救国的英雄情结线。尤其是前一条线,一波三折,颇具传奇色彩,为她献身报国的英雄壮举增添了个性特色。导演张曼君对舞台的统领和调度更功不可没。整出戏的节奏张弛有度,不少的段落令人拍案叫绝。尤其是那个“颠轿”的环节,十分出彩。这段“颠轿”,并无真正的花轿,而是用一块大红绸布代替,这样的演绎,保持和发挥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写意和虚拟化手段,又加以现代的舞蹈技巧,从而展示了九儿和轿手们独特的舞台魅力。《红高粱》的舞美制作,大得有气魄,大得有意境,大得有震撼力。比如开场的众人亮相,如雕塑般凝重而有仪式感,最后炸军火车的壮烈场景又如同一幅油画,浓烈而庄重。精致的舞美设计营造和渲染了恰如其分的舞台氛围,进一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曾昭娟扮演的九儿不仅更鲜活,性格也更入内,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她能把流派的特点和人物的性格叠化乃至融合。莫言观看了评剧《红高粱》后称赞道,这是一台轰轰烈烈的大戏,既写实又写意。他称赞评剧版的九儿非常出色,较好地突出了原著中九儿敢作敢为、勇敢豪迈的精神!“戏曲是角儿的艺术”,曾昭娟在《红高粱》中的唱功可用戏曲界老艺术家的一句行话概括——“功夫贵在控制”。她有天赐的好嗓子,尤其是当唱到高音处,真有声如裂帛、响遏行云的质感和气势。在《红高粱》的前半部,她的不少唱段充分发挥了嗓音的特长,令观众过足了瘾。可贵的是,其后半部,尤其是九儿英勇投身火海前的那大段唱腔,沉稳厚重,感人至深。虽然已经荣获过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技巧和唱法已经炉火纯青,但她仍虚心依照导演的安排,听从诸多专家们的建议,严守曲调的特性,不炫技,不飚高音,一板一眼,字字句句如鼓声捶胸,震动着观众的心弦。程砚秋先生曾说过:“唱腔的音色就如同我们眼睛可以看得见的各种颜色”,在《红高粱》中,曾昭娟对不同唱段的精心处理可以说已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曾昭娟在艺术创作上的执著和在表演内涵与驾驭火候上的显著精进。如“劫亲”一节中的“颠轿”,在之前电影版本的演绎中已成经典,评剧版本中,曾昭娟虽然也“颠”,但却独辟蹊径地重在表现一个出嫁少女对未来生活的内心活动上,通过憧憬、惊愕、恼火、紧张、忐忑、决绝的几个层次变化过程,在对父亲诓嫁和是否顺从十八刀的建议的戏剧情节展示与动作选择中,利用戏曲长于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优长,把一个看似敢爱敢恨的少女内心的细密、无奈、决断刻画得比电影、电视剧等改编形式,更生动、细腻,并具有了许多内心和情感的内涵。而“求亲”则一展评剧的唱、念、做、舞的淋漓表现和人物性格与抉择时的大开大阖,那种群唱、轮唱的烘托,人物桌上地下的相拥交流,整个舞台气氛与情节铺陈的张力、浓郁,缘于戏曲本体又是以往戏曲中少有的新意呈现,若没有这样的舞台情景和氛围创造,九儿与十八刀的情感世界,爱情结合,包括接下来的反抗迸发、命运归宿,也就难以产生强烈撼人的冲击力、爆发力。无论是人物的鲜活、生动,还是舞台表现的创新、完整,抑或对评剧艺术时代化发展的推动与贡献,曾昭娟因为《红高粱》和九儿都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并且功不可没。

从《凤阳情》开始,天津评剧院领衔主演曾昭娟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四出代表作三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这个纪录在天津绝无仅有,放眼全国也是凤毛麟角,她自觉扛起了评剧剧种的一面大旗,秉承一戏一格的创作理念,引领着评剧剧种发展的风潮。《红高粱》的成功在于选材,而选材得益于她独到的眼光和前瞻性的判断(当时签约时莫言先生还未获得诺奖)。九儿这个角色就如同早已在那里等待着她一样,在与人物相撞的那一刻,人物灵魂便与她结合在一起,成就了九儿这个闪光的独特的艺术形象。

《红高粱》这出戏已经在京津沈三个评剧重镇演出并获得极大的成功,唯一剩下石家庄这非常重要的最后一站,《红高粱》很期待这次和石家庄戏迷朋友的碰撞,相信会给石家庄的戏迷带来一次评剧的视听盛宴。欢迎热爱戏剧的您8月2--3号晚7:30分来石家庄人民会堂一睹史诗评剧《红高粱》的绝代风采!

 

责任编辑:王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