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高原 青春飞扬 —— 援藏导游董雪飞

2017-06-13 09:00:13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又一次踏上西藏的土地,开始了第四年的援藏导游生活。回想过去的三年,我在付出与收获中成长度过,援藏生活的点点滴滴已经被我珍藏在心里,永远不会忘记。

董雪飞,河北邯郸导游,响应国家旅游局和河北省旅游委的号召,2014年以来连续四年,赴西藏担任援藏导游。2014年至2016年,连续获得援藏导游“西藏自治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援藏导游

国家旅游局每年从全国内地骨干旅行社中选派一批优秀导游,在西藏旅游旺季(4月15日至10月15日)开展导游援藏工作。援藏导游主要为各语种外语导游,一是解决西藏旅游旺季导游严重短缺问题;二是通过传、帮、带、讲座等形式,帮助培养西藏自治区本地导游;三是推进西藏与内地旅游企业间合作与交流,推动西藏旅游市场进一步成熟和完善,促进西藏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

初到西藏 好像脚踩在棉花上一样

回想起2014年第一次进藏的时候,一下飞机就好像脚踩在了棉花上一样,轻飘飘的,头也蒙蒙的,感觉一片空白。和家人通话报平安,告诉他们我一切正常,没高原反应,其实是没讲真实的感觉。

初到高原,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头痛、心跳加快、胸闷、缺氧睡不着觉等都比较常见。第一天晚上,我就体验到了头痛睡不着的感受,还好过几天就适应了。而比较严重的,会发烧、呕吐、咳嗽等,那样就需要看医生了。

西藏的天气比较干燥,刚到的时候,早晨睡觉起来,鼻腔里会充血,皮肤也会因干燥脱皮。开始思想准备不足,每每都产生过小小的担心,不过时间久了,自然也就慢慢习惯了。

到西藏援藏的第一年,我和上海的一位援藏导游分在同一家受援企业,并住在同一间宿舍。当时房间里有两张单人床、两个布衣柜、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我们一起在极简的条件中,度过第一次援藏的半年生活。极简的生活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记忆。2015年,国家旅游局投入巨资为援藏导游建设了援藏公寓,大家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与生活上的不适应相比,工作的挑战则要大得多。进藏后,西藏自治区援藏办为我们援藏导游组织安排了岗前培训,包括旅游知识培训和景区实地学习。在西藏做导游,除了旅游方面知识,还要学习掌握国家的有关民族、宗教、外事等政策、西藏历史与政治、西藏民族文化、国防安全及高原反应急救等。而西藏的导游材料大多是中文的,我们要把这些中文材料转换成我们所讲的语种。复杂的前期工作,只为后面能更好接待外宾旅游及考察团。

到景区实地学习让我更深刻认识到援藏导游的不易。在西藏高原上去一个地方,可没有平原那么方便,海拔高度在变化,路况也不太好,一路颠簸到达景区,高原反应顿增。高海拔让头脑发晕,感觉学东西变得很迟钝。可自己都记不清,怎么给游客讲清楚呢?同病相怜的援藏队员只有互相鼓励,多看多记,反复对比学习,直到熟悉掌握每个景区的佛像和游览路线。

旺季带团 感觉自己像牦牛一样强壮

在西藏做导游,要比在内地艰苦很多。拉萨的条件虽然比不了内地的大城市,但也算不错。出了拉萨,尤其到了一些牧区,条件就比较艰苦了。西藏地广人稀,景区的距离也都比较远,一次带团一般都要七八天时间,多的要十几天。

6月至9月是西藏的雨季,这时候植物茂盛、氧气多,来西藏的人特别多,是旅游的旺季。旅游旺季带团忙起来,往往是三个多月连轴转,得不到休息,那时候就感觉自己像是西藏的牦牛一样强壮。

西藏旅游和内地旅游有很大的区别,那就是不管游客和导游都要克服高海拔带来的高原反应。所以我接团后第一件事就是提醒游客在西藏旅游不能任性。一般游客到西藏的第一天,都不安排旅游项目,适应高原环境就是第一个项目。我会告诉游客,走路要慢,因为氧气稀薄,在拉萨走路就像在平原跑步那样锻炼着你的肺。我还会告诉游客,第一晚不要洗澡,不是拉萨缺水,因为浴室里的水蒸气会让氧气更稀薄,适应不来会有危险。

拉萨的海拔还不算高,一些景区海拔5000米左右,而且路上还有经过一些山口,海拔更高。比如国家公园纳木错景区,它的海拔在4718米,还要翻越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比如,珠穆朗玛峰景区,海拔5200米。到这些高海拔景区,必然会让很多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作为导游不仅要照顾好自己,还有照顾好游客,带团的时候出现较大的高原反应肯定是不行的。如果导游高原反应大,又怎么把客人带好呢。要克服高原反应,就要学习掌握更多相关知识,还要在平时多锻炼身体,提高自己身体免疫力,抵抗高原反应。

在内地得个感冒可能没什么,在西藏得感冒就是很危险的事了。生病会让抵抗力差,高原反应就会变得强烈,还可能出现肺水肿或脑水肿,进而危及生命。所以,在西藏旅游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能劳累。

虽然深知其中的厉害,但带团的时候,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又要照顾游客的行程安排,这时就需要考验自己的身体和意志了。有一次接待一个哥伦比亚的旅游团。本来是晚上8点飞机到拉萨,结果第二天凌晨2点多才到,把客人安排到酒店住宿已经是4点多了。可提前预约了上午9点参观布达拉宫,客人又不愿意推后。因为参观布达拉宫一般需要提前三天预约,推后会打乱后面的行程。就这样,我回到宿舍只睡了两个多小时,8点多就又赶到酒店安排参观事宜。那天走在布达拉宫的那长长的台阶上时,感觉到胸闷难耐,随时都可能超过我承受的极限。不过我还是坚持到了最后,把布达拉宫的精彩故事用导游语言传递给了远道而来的外国游客。

连续援藏 只为高原那片纯净的美

今年是我第四年进藏,虽然西藏工作生活环境比较艰苦,但我还是非常享受在西藏的美好时光。做援藏导游,既是响应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委的号召,更是缘自对西藏高原那片纯净的美的热爱。

没有到过西藏的时候,心中只是憧憬高原的美景,到了西藏,看到了那些只应天上有的美景,你就会爱上它,会有一种不枉此生的感觉。当我第一次看到羊卓雍错的时候,就被眼前美景彻底惊呆了。那时我们刚到西藏,自治区旅发委安排老导游带着我们去景区学习实践。快到之前,领队故作神秘地让我们先闭上眼睛,等他让我们睁开眼睛的时候,虽然还隔着车窗,我们这些年轻的导游还是不禁发出尖叫和欢呼,真的太美了。高山峡谷里狭长的湖泊,湖水蓝得那么纯净,加上远处的雪山,碧空如洗的蓝天。我无法描绘景色的美,但它深深印在了我的心底。

一生中到一次世界屋脊旅游,对全世界游客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诱惑,所以西藏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世界性旅游目的地。虽然我们援藏导游有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等多个语种,可还是很难满足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需要。所以,我虽是英语导游,有时也会带其他语种的旅游团。这时候只能是让团里懂英语的游客帮忙给其他团友翻译。要用很简单的英语,把西藏历史文化、宗教和建筑的特色,讲给我们的“翻译”,他再解释给其他人。把西藏的故事、西藏的精彩传递出去,对我来说是件无比幸福的事,分享美让人变得更快乐。

在景区,尤其是风光特别淳美的景区,如纳木错、羊卓雍错,我会把看到的一些游客随意丢弃的饮料瓶等捡到附近的垃圾桶,或带回到游览车上。因为我觉得这些垃圾,太破坏风景了,太破坏大自然的美了。一次,几位外国游客称赞我的做法很环保,我却觉得很尴尬。因为我知道这些垃圾多数都是内地游客丢弃的,我们现在富裕了,但我们中的一些人文明素质和环保意识滞后了。我希望更多的游客到西藏旅游,领略那大自然馈赠的淳美,同时也保护好那最珍贵的本真。

 

责任编辑:刘旸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