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国网邢台供电公司共投入资金4.5亿元,完成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641.55公里,新建改造配变3750台,新增容量306.6兆伏安,新建改造0.4千伏线路3049.21公里,收益机井2.68万余口,惠及农田172.25(PMS中350.4万)万余亩。
“浇地难,浇地难,全家忙的团团转。”过去的柏乡县北阳村曾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每到春季,浇地就成为当地村民的一块心病。如今,国网邢台供电公司按照国网公司坚决打赢农网升级改造“两年攻坚战”的工作部署,通过实施“机井通电”工程使该村感受到了方便、高效的供电服务,为当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强可靠的电力保障。
贴心服务 浇地不再靠“抓阄”
“以前浇一亩地要5个小时,一到灌溉高峰,村民们要‘抓阄’决定浇地顺序,排到后面就可能误了农时,村民们意见挺大。有了这台变压器,电压足了,我们就能换大功率水泵,浇地也不愁了。”在柏乡县北阳村村西,57岁的村民孙栓印正给玉米苗浇水,不远处矗立着一台新建的100千伏安变压器。
农村“机井通电”工程是“十三五”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的重点任务,为确保工程高效完成,公司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在原有配网建设领导小组和配网建设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进行相应调整,纳入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管理职责。健全定期例会机制,公司每周组织召开例会,掌握进度,协调问题,安排工作,加快工程实施进度。
除此之外,公司坚持民生至上,要求各县公司结合“百厂、千商、万户”大走访活动积极开展春灌保电快捷服务,提前组织人员对农田供电线路、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开辟农业排灌报装绿色通道,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加快接电速度;加大春灌期间安全用电检查,根据天气情况、农排进度分阶段开展巡视,及时处理缺陷,严防发生农村人身触电死亡事故和电网不安全现象。
事半功倍 请来电力“好帮手”
“我代表8个队900户群众感谢你们供电局给我们投资、安装了变压器和电缆,现在浇一亩地就10元钱,要没有你们,这季小麦我们多掏几十万元不说,水也没有这么足!”在沙河市杜三村,当谈起农田“机井通电”工程时,该村村委会黄主任拉着国网沙河市供电公司桥东供电所负责人的手连连称谢。
原来,位于杜三村村西的这近千亩地,由于紧邻大沙河,前些年水位高,一直用柴油机灌溉,但是随着近年来地下水位的下降,抽水用的柴油更多了,每亩地灌溉成本增加了不少,可井的出水量却少了许多,眼看着这地就没法种了,村委会黄主任心里焦急万分。国网沙河市供电公司在开展“百厂、千商、万户”走访活动时,从群众口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仅用一周时间就投资15万元,为该区域新增100千伏变压器一台、铺设地埋线1.3万米,使该村900户群众从此告别柴油机灌溉的历史。
“以前用柴油机浇地,全家老少就得提前好长时间忙个不停,又是买柴油,又是拉柴油机,又是运水泵……现在机井通了电,一刷卡就能浇地了。”正在忙碌的村民王满福谈到用电灌溉的好处时笑的合不拢嘴。电通了,不但机井的出水量大了许多,关键是节省了灌溉成本和人工,切切实实让村民们得到了实惠。
心电相连 打造便捷“服务圈”
“每年这个时候看到你们过来,我就看到了丰收的希望,今年小麦春灌用电我们又不用担心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大爷,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是‘便民服务联系卡’,上面印有联系电话,只要一个电话,我们随叫随到。”在广宗县东召乡郭屯村,村民张廷洗看着电力服务队员检修设备的忙碌身影,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以最优服务保障春灌用电,公司持续深化优质服务工作,深入开展需求侧管理,实行“白加黑”、“5+2”工作制,24小时值班、无周休日服务,辖区内供电服务人员便民联系卡人手一份,如遇求助在最短时间内处理用电难题,确保农业用电畅通无阻。
为解决个别收费点交费“长龙”的问题,公司在采取邮政储蓄代扣,委托商业网点代收等方式扩宽缴费渠道的同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支付宝、“一卡通”等多种缴费方式,让农民朋友自主选择,就近缴费,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着力打造方便高效的“供电服务圈”。
真诚服务“不打折”,一心一意惠“三农”。春灌时节,力保春耕、争当保电卫士的邢台供电人仍继续奔走在希望的田野上,倾情服务“解渴”农田不差电,引来“龙王”保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