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记者谈

记者的担当与责任

2017-03-15 16:27:30 来源:邯郸日报

常生军

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义深远,对于深化媒体融合、继续保持传统媒体当之无愧的主流媒体地位意义深远。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于媒体而言,变化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变的是内容。只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内容为王”,我们就会赢得主动。记者是时代风云的记录者,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我们的每一篇新闻报道,都是在为这个时代立传。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工作者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是如此光荣而艰巨。

一、新闻工作者要有政治思维

习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党和人民立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这里面强调的是政治思维和政治智慧,是大局观、全局观。我认为,有了这个政治思维,才能切准时代的脉搏,弘扬好主旋律的东西。因为,新闻工作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也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我们常讲,政治家办报。政治思维集中体现了对社会纷繁动态的全局思考和高度凝炼。无论国家大报大台,还是地方党报党台,都要在大局下进行思考判断,在大局下做文章。因此,我们要吃透“两头”,既要了解“上头”的大政方针,又要了解“下头”的实际情况。有人形象地说,向上看,接天线,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向下看,接地气,与基层群众在一起;向前看,不忘初心,记者永远在路上。

二、新闻工作者要有问题导向

习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宣传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行的奋斗和取得的成就,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我认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一个大前提,就是坚持问题导向。马克思说,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坚持问题导向,核心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牛顿将人们的想象由一只苹果的落地引向了星体的运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学人如此,记者更应如此。问题导向的确立,会促使我们发动脑筋,挖掘更有价值的新闻素材。2015年农历除夕,按照报社领导的安排部署,我带着报社“新春走基层”小分队在涉县后池村驻村采访五天四夜。后池村几位留守老人不等不靠、主动上山修路的事迹十分感人,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但都没有很好地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挖掘“后池精神”,我们从除夕夜谈开始。在后池村委会办公室,村支书刘留根告诉我们,前些年为了打通出山路,出工上万个,没有人要过一分钱报酬。这次村支部发动村民义务上山修路,是一次新的长征,为的就是抢抓国家精准脱贫攻坚的机遇、抢抓太行高速过境带来的大发展机遇,穷村也要办大事,脱贫致富共同奔小康。六下后池采访,我们见证了他们修筑生产路、春耕生产、植树造林、抗洪抢险等一个个义务出工的劳动场面,从中找到了答案。关键时刻,后池村党支部就是群众的“主心骨”,他们无愧于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在后池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紧紧抓住这个关键问题不放,较好地诠释了“后池精神”。如今,“后池精神”已成为邯郸人民的一笔宝贵财富。

三、新闻工作者要有价值认同

习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讴歌人民,发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勤奋工作、甘于奉献,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一定要善于以优秀的新闻作品揭示大事、大情、大理、大爱。当下,我们处在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更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时代呼唤着典型,做好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是党报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心怀敬畏之心关注典型,带着丰富的感情宣传典型。在持续跟踪关注“太行新愚公”涉县后池的报道中,我也听到这样的传言:后池村修路是为了修庙。关于这个问题,我一直藏在心里,怕伤害了后池人的感情。后池村坐落在关防乡的中沟,这里,两山夹一沟,山高千米,沟深丈余。过去,后池“穷”,与路有关,村民的日子备受煎熬。有一次,我还是鼓足了勇气提出这个话题。刘留根深情地说,他们一辈子都在期盼两条路,一条是走出大山、通向外面的路,一条是上山耕种、果腹吃饭的路。奶奶庙在北怀峧的桃花山上是个不争的事实,可是南怀峧的山上没有庙,上山路照修不误,而且涉及到占地、出工、用车加油等,群众没有提出要过报酬。他的一番话让我明白了:修通上山的生产路,何尝不是所有后池人的共同情结!

四、新闻工作者要有职业精神

习总书记指出,坚持正确新闻志向,提高业务水平,勇于改进创新,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因为,新闻工作是常干常新、与时俱进的工作。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关乎新闻工作者、新闻媒体的形象和声誉。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新闻战线的“走转改”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记者要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怕吃苦,不怕吃亏,还要采写出打动人、感染人的新闻作品以引领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

既然选择了记者这个神圣的职业,就意味着奉献、担当。我们要弘扬“工匠精神”,心中有颗“定海神针”,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永葆一颗清静的心。像新闻界老前辈那样,迈开双腿走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因为,群众在哪里,动人的故事就发生在哪里,鲜活的新闻就在哪里。我们要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为一项使命去践行,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从群众中汲取养分,获取前进的动力,以良好的作风和清新的文风,完成党交给我们的宣传任务。

(作者单位:邯郸日报社。系2016年邯郸市“五优”新闻工作者)

责任编辑:孙明霞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