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百果园>>林果文化

河北果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2017-03-10 11:10:06 来源:河北新闻网

河北省位于北纬36度5分至42度37分,东径113度11分至119度45分之间,地跨暖温带和温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成为北方落叶果树的最佳适生区,适应多种果树的生长,形成了有如京东板栗、宣化牛奶葡萄、赵州雪梨、兴隆红果、阜平大枣、石门核桃、沧州金丝小枣、深州蜜桃、涿鹿大扁杏等一系列具有传统优势和区域优势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名优稀特果品。

河北省是我国北方落叶果树的最集中栽培区之一,是梨、枣等许多树种的起源中心,栽培利用历史悠久,史前时期核桃、桃、栗、枣、杏等果实已成为先民食用、祭祀宗庙和陪葬的祭品。河北省武安市磁山村原始社会遗址挖掘出炭化核桃残壳,经鉴定距今约7335±100年前,为现今的普通核桃。

商代,河北已有桃、樱桃等果树栽培。河北省藁城市台西村1973年发掘的商代遗址中发现外形完整的两枚桃核和六粒桃仁,两粒樱桃种子,经鉴定,与现在栽培的桃核完全相同,樱桃种子属于中国樱桃。河北果树栽培最早文献记载可以追朔到公元前十世纪前后,《诗经·魏风》中有“园有桃,其实之淆”;“园有棘,其实之食”,说明在公元前1000多年,河北省已有人工栽培的桃、枣。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枣树、栗的种植已较普遍,《战国策》(公元前403年——221年)苏秦说燕文侯篇中“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陆玑的《毛诗草木鱼虫疏》称:“五方皆有栗,………唯渔阳、范阳栗甜美长味,他方悉不及也”(渔阳系今蓟县,范阳系今涿州市、易县以东)。这说明2000多年前,河北已有较大面积栗树和枣树栽培,而且栗、枣果实品质上乘,已在百姓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灾荒之年多以栗、枣维持生活。司马迁的《史记》(公元前93年)“货殖列传”载,“淮北、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千树荻,……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河济之间,系指今冀、鲁、豫三省接壤之处,荻系梨)。把千树梨与千户侯相并论。深州蜜桃在汉代已成为“贡品”。《深州风土记》载:“深州土产曰桃,往时有贡桃。……北国之桃,深州最佳,谓之蜜桃”。这也说明,这一时期梨、桃等水果,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

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了梨的优良品种和集中栽培,形成了梨的名产区。3世纪初,《冀州论》述及“常山(今河北省正定、定州、赵县一带)好梨,地产无不为珍”。《魏书》记载:“真定(今正定一带)御梨,大如拳,甘如枣,脆如菱”。3世纪末,《广志》记述了当时华北一带的著名梨产区和优良品种,书中写到:“常山真定、山阳巨野、梁国睢阳、齐国临淄、巨鹿,并出梨,上党亭梨,小而加甘,广都梨(巨鹿豪梨)重六斤,数人分食之”。魏时,杏树栽培普遍。《广志》中记有:邺(今临漳一带)中有赤杏,有黄杏,有柰杏”。

隋唐时期,梨、桃、杏、李、栗、枣、核桃等树种,已在河北省范围内广泛栽培,许多野生树种,经长期栽培驯化和选育,成为栽培品种。7世纪初,真定一带所产之梨,己成为向帝宫进贡的“贡品”,并固定株数,专人管理,形同“官树”。

宋辽时期,专门设置了管理栗园的机构,辽代设“南京栗园司”(今北京)、“典南京园”。

元明清时期,果品生产发展较快,梨、桃、杏、李、栗、枣、核桃等果品已成为普通食品,果树已经成为河北农村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并经过长期的栽培,培育出了一批名特优产品,此时正定、河间的梨、深州蜜桃、迁西板栗、沧州金丝小枣、石门核桃均已成为驰名中外的产品,并已形成规模,运销国内外市场。但是,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河北果品生产发展十分缓慢,据农商公报(第一卷第八册)记载:1912年直隶省(今河北省)所辖126个县中,有116个县有果树生产,总产量约15万吨。

 

责任编辑:张淑梅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