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墙材建设美丽河北>>要点新闻>>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情况的报告

2020-09-28 18:22:3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2020年9月22日在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对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特别是去年《河北省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以来,绿色建筑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全省已累计竣工绿色建筑1.66亿平方米,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去年10月,第23届国际被动房大会在我省高碑店市成功举办。这样的盛会首次走进亚洲、落地中国,既是对我省绿色建筑产业的高度认可,也为我省绿色建筑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带来了更多国际讯息。

一、强化《条例》落实,健全政策体系

2019年1月1日《条例》颁布实施后,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条例》,下大力量推进我省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扎实成效。

(一)加大宣贯力度。以《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开展了一系列的宣贯活动,积极营造绿色建筑发展的氛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河北省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宣传贯彻工作方案》,邢台、保定等11个市分别制定了宣贯方案,对《条例》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印制并向社会免费发放《条例》单行本万余册,出版《〈河北省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精释与适用》,普及绿色建筑知识,引导群众知法用法。运用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网络课堂、自媒体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扩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大范围开展培训工作,省市县三级举办各类培训班100多个,累计培训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从业人员两万余人次。《条例》荣获河北省十大法治成果,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坚持规划先行。以绿色建筑专项规划作为贯彻实施《条例》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规划战略引领作用。省级印发《河北省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导则》《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实施方案》等文件,加强对各地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和技术服务,并将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纳入各市2020年重点工作考核,对排名落后的市采取专项督导、约谈、通报等措施,确保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各地加快编制发展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并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衔接,把发展绿色建筑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落实落地。其中,保定市已发布实施绿色建筑专项规划,邯郸、邢台、石家庄、张家口等市规划已报政府待批,其他市、县均正在抓紧编制。

(三)落实资金政策。省级每年安排5500万元大气污染防治(建筑节能补助)资金支持绿色建筑发展,重点对三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建设科技研究计划项目等方面进行补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石家庄市每年安排2000万元城建资金,对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等示范项目进行奖励。其他各市也进一步细化和增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产业政策、发展规划与财税、金融等政策的衔接融合,创新发展机制,形成省市县三级协调一致政策支持体系。同时,认真落实住房公积金激励政策,明确使用住房公积金购买绿色建筑住房贷款额度上浮的具体比例,调整业务流程,实施精准服务,确保惠及普通百姓的政策落地生效。

(四)完善标准体系。围绕绿色建筑、民生工程、海绵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点工作,结合我省气候和地域特点,编制并发布绿色建筑相关标准40余项,形成了一套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基本满足绿色建筑相关工作需要,规范了我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同时,加快推进京津冀标准协同工作,签订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框架合作协议,确定2018-2021年联合制定19项协同发展标准任务,目前已完成《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等4项区域协同标准。

(五)加强技术创新。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通过省级科技计划引导,整合各类创新资源,聚焦强链、延链、补链,做好创新主体和创新平台培育工作,积极组织开展绿色建筑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不断提升绿色建筑技术研发、产品升级、设计建造等全产业链发展质量。在绿色建筑领域培育了河北奥润顺达集团等一批科技创新龙头企业,河北省建筑门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科普基地(被动房)等一批科普示范基地,突破了建筑集成系统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石家庄、廊坊、唐山、沧州、保定等市已经形成了以系统集成技术、节能门窗、保温材料、新型墙体、防水材料、玻璃深加工等产品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为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六)引导产业发展。深化我省建材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建材快速发展。累计发放绿色建材评价标识63个,编制《河北省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建设工程材料设备产品目录》,共收集147种材料设备,其中推广部分84种,限制部分28种,禁止部分35种,为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提供了保障。着力打造我省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型支柱产业,引导设计、施工企业积极采用绿色建材产品,大力推广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推广节能门窗、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筋等新型建材,有力地推动了新型建材工业与建筑产业融合发展。

二、突出发展重点,务求工作实效

全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抓重点,创新亮点,突破难点,全力推进我省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一)以创新监管、完善制度为重点,确保绿色建筑发展质量。各地紧扣促进绿色建筑品质提升主线,连续出台加强绿色建筑事中事后监管的系列规定,把绿色建筑监管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严格落实土地供应、项目立项、规划许可、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绿色建筑指标要求,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实施“双随机”抽查,实现全部建筑工程和工程建设全过程“双覆盖”。石家庄、保定、邢台、沧州市等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制定了绿色建筑实施管理制度,加强建设全过程监管。张家口市加大对崇礼冬奥会场馆绿色建筑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打造冬奥样板工程。秦皇岛市对绿色建材产品实施标志和可追溯管理,严把质量关口。指导雄安新区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发展示范区”建设,已建成的雄县第三高级中学是我省第一所按照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新建的中学项目。去年,省政府对新建建筑绿色建筑标准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条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绿色建筑发展的规范化、品质化,对绿色建筑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有力地保障作用。

国家要求,2020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50%以上。《条例》实施以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底,我省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6956.69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86.15%。

(二)以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为重点,提高绿色建筑节能水平和舒适度。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绿色建筑,主要体现高节能率和高舒适度。我省先后印发了《关于支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河北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0-2025年)》《河北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实施方案(2020-2025年)》《关于加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措施》《被动房超低能耗建筑后评估导则》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促进我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目前,我省被动房建设面积、技术标准等均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已成为我省突出特色。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唐山市发展较快,均已形成较大建设规模。雄安新区稳步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城乡管理服务中心相继投入使用。截至2020年8月底,全省累计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项目87个、建筑面积370.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全国第一。其中,高碑店列车新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区域面积82万平方米,是全球最大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项目。

(三)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为重点,丰富绿色建筑建造方式。抢抓国家支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机遇,积极推动设计、开发、施工、部品部件生产等企业转型发展,着力打造装配式建筑千亿级产业集群。近年来,我省共培育39个国家、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涵盖设计、施工、预制构件、建筑部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截至2020年8月底,全省钢构件、预制混凝土构件、木构件年设计产能分别达到368万吨、752万立方米、7.5万立方米,除满足我省需要外,还向北京、天津市供应预制构件。13个市和50多个县(市、区)政府出台了实施意见,以唐山市等4个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秦皇岛市卢龙县等4个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县为带动,省市县联动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今年以来,全省城镇新建装配式建筑1128.60万平方米,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18.36%;累计新建装配式建筑达3300多万平方米。

(四)以提升智能化供热为重点,实现供热系统高效化。

高度重视供热行业智能化建设,指导推动供热行业管理和企业服务转型升级,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对热源、管网、热用户等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实现供热监管信息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系统运行高效化。全省共有108家企业实现生产系统智能化,其中82家与供热监管信息平台进行对接,实时上传供热运行数据,覆盖居住供热面积5.77亿平方米,占全省居住供热面积的49.98%。

(五)以实施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建筑能效水效。组织保定、廊坊、石家庄、唐山、张家口、衡水、沧州、邢台、邯郸等9个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持续对具有改造价值的既改项目存量进行建筑节能改造,全省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达到808.14万平方米。省级出台《河北省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促进公共机构建筑节能管理精细化。在全省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出台了《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实施方案》《节水型机关建设实施方案》,加强节水设施建设,推动节水器具改造,选取河北科技大学、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试点,探索推动公共机构节水管理模式。

三、正视问题,强化举措

虽然我省绿色建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新思路和好做法,但与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建筑创建行动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是群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不足。居民消费观念还侧重于房价、位置等身边事,对绿色建筑带来的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节约资源等效果关注度不高,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尚未形成,以市场为主导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二是绿色建筑相关的管理、技术人才缺口较大,行业能力建设待加强。产业工人匮乏,农民工很难达到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专业技能培训不够,传统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缺乏建筑工业化管理思维,不适应当前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三是企业创新研发投入不足,采用绿色建筑技术、产品的积极性不高。绿色建筑材料类型、品种选择余地偏小,对工程的支撑保障能力偏弱;预制构件标准化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无法体现;仍有一些关键技术难题没有突破,比如钢结构住宅围护结构的技术和产品还不完善、装配式建筑竖向构件连接的安全性还未得到群众认可等。

四是法定责任落实力度不够,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有待加强。绿色建筑发展涵盖项目规划、用地和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涉及多个部门,有的市对发展绿色建筑约束性措施不够,协调推进工作机制仍需完善。有的市政策落实不到位,如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时,差别化管控措施落实不够;有的市资金支持不到位,扶持力度不大,导致有些法定工作缺乏资金保障;有的市监管职责不清晰,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措施不到位。

五是个别市对落实绿色建筑专项规划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县(市)编制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工作启动较慢,规划落实有待加强。

下一步,我省将紧紧围绕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需求,贯彻落实新时期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坚持规划先行与建管并重相结合,以高质量发展绿色建筑、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和获得感为主线,在依法推进绿色建筑工作的基础上,激发市场活力,完善产业链条,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实现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落实设置绿色建筑标牌要求,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全面推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建筑创建活动,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计划到2025年,我省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95%以上,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达到1340万平方米以上。

(一)全面开展创建行动。制定我省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继续支持研发和推广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服务,推动与绿色建筑发展相关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的融合,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力度。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促进设计、生产、施工深度融合。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发展和推广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节约资源、环境宜居等绿色建筑技术,不断提高绿色技术发展水平,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继续推进京津冀绿色建筑地方标准协同工作,促进京津冀绿色建筑产业协同发展。雄安新区继续严格落实新建政府投资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

(二)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推动从生产、建造和运维等3个维度组成绿色建筑全产业链体系,实现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发展。建立绿色建材产品名录,畅通建筑工程绿色建材选用通道,提高绿色建材应用占比,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加快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产业化融合发展。探索装配式建筑监督管理机制,印发《河北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要点》,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系统化集成设计、优化构件和部品部件生产、推动构件和部件标准化、推广精益化施工,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推进新技术应用和行业信息化示范建设,带动智慧运维产业发展。推动物业管理配套升级,推动拆除再利用技术研发。

(三)加强规划政策落实。强力督导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和落地实施,持续推进绿色建筑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衔接,实现我省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新突破。继续强化政府统筹、条块协作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绿色建筑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合力,确保各项奖惩措施落到实处。各级发展改革、自然资源、行政审批、住房城乡建设、财政等部门在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中加强信息互通,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真正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加大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推广力度。继续以唐山市、沧州市为试点,推动全省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发展,支持相关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打造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四)建立市场化推动模式。加大健康舒适、生活便利、环境宜居等绿色建筑可感知性能的应用力度,结合园林城市创建、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让社会公众认识到绿色建筑带来的生活便利,让人民群众感知绿色建筑的效果,从而有效引导绿色建筑消费需求,从消费需求端拉动绿色建筑发展,形成有力的市场终端推动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绿色建筑发展的积极性,在现有政策支持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探索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建立绿色金融长效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调动房地产企业开发绿色建筑产品的积极性,由“让我建”转变为“我要建”,形成市场拉动的发展格局。

(五)确保绿色建筑工程质量。继续严格落实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各方主体责任,完善诚信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确保市场主体严格履行绿色建筑要求。强化监管部门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律底线,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计入不良行为信用档案。继续对冬奥场馆工程质量加强监督指导和服务,确保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六)有序推动绿色化改造。在推动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同时,紧密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促进用能单位主动实施改造,推进用户端建筑能效提升,有序推动公共建筑和既有居住建筑的绿色化改造,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七)创新行业人才培养。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将绿色建筑知识作为相关专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提升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营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强技术研发推广应用。鼓励在大中专院校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培训产业工人,为行业长期良性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八)加大宣传贯彻力度。结合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广泛组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活动,普及绿色建筑知识,尤其是做好室内空气、水质、隔声等与群众切身相关的健康指标展示,彰显绿色建筑运行效果,宣传相关激励政策,提升群众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引导群众用好各类绿色设施,合理控制室内采暖空调温度,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营造有利于绿色建筑创建的社会氛围。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亚楠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