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杂粮大产业——吕梁市大力发展小杂粮产业纪实

2016-09-22 15:17:24 来源:吕梁日报 责任编辑:宋瑶
市委书记王清宪在前不久召开的“迎老乡、邀客商、兴吕梁”恳谈会上指出:“我们山西有‘小杂粮王国’的美誉,吕梁可以说是小杂粮‘王国中的王国’”。

□本报记者 任昱 辛刘宇

市委书记王清宪在前不久召开的“迎老乡、邀客商、兴吕梁”恳谈会上指出:“我们山西有‘小杂粮王国’的美誉,吕梁可以说是小杂粮‘王国中的王国’”。

诚然,吕梁发展小杂粮产业,大有可为,前景诱人。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就道出了五谷杂粮养生益气的妙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观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从以前吃饱到吃好再到如今的健康、合理膳食,让昔日的“小米粥、窝窝头”成为家庭“养生”的主角。“现代人饮食太过精细,因此应该多吃些粗粮,不仅能降低血脂血糖,还能排毒减肥。”正在购买杂粮的市民张大妈告诉记者。正是在营养、健康的理念影响下,被称作“粗粮”的小杂粮产业市场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吕梁杂粮有谷子、大豆、杂豆、莜荞麦、高梁等20余种,从南到北均有种植,尤以干旱山区生产为主,具有抗旱、耐瘠、优质、稳产等优势。气候的多样性及山、丘、川俱全的独特地貌,使吕梁具有得天独厚的杂粮生产条件,形成特有的杂粮作物布局与耕种栽培传统。全市常年种植面积在200万亩左右(薯类除外),约占全省的1/5,产量1.8亿公斤,占全省12.6%。吕梁多数地块生产的杂粮质佳味香,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市场+政策”——小杂粮实现致富梦

农民种小杂粮也能“牛”起来了!刘虎应是柳林县贾家垣乡柿则垣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刘虎应石磨面”使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在全县出了名。

“刘虎应石磨面确实不错”,一位市民指着一辆流动销售车对行人说道。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虎应听说糖尿病人要定时定量吃豆面。望着沟沟梁梁起伏的旱地,想到盛产着谷子、红小豆、豌豆、豇豆等小杂粮,他想不如尝试一下石磨、石碾加工,看看能不能卖出去。2008年,刘虎应成立了永盛石磨农民专业合作社,租下县城粮站遗弃的厂房,先后买回16盘电动石磨,开始加工豆面、红面、莜面、玉米面等。合作社选用质地坚硬且“富含钙、铁、锌、硒等40多种矿物质”的石材打制石磨;采用传统石磨低速、低温碾磨工艺,最大限度地保护小杂粮中有机铁、 VB、 VE、卵磷脂等35种活性营养成分,产品既有纯正香味,又完全保留了粮食中所含的维生素营养成份。由于是原生态产品,在当地很快打开市场。2014年12月,“刘虎应石磨面”获得食品生产 QS 认证,产品走进太原、深圳市场,年销售收入达到70余万元,固定资产达到1000万元。

小小石磨转出刘虎应的致富梦,这得益于2013年以来吕梁市实施的“8+2”农业产业化振兴三年计划。绿色杂粮产业作为八大产业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从种植补贴(包括种子、化肥、地膜、病虫害防治)、订单收购、农产品认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面给予补助,充分调动起农民发展绿色谷子的积极性。

记者在岚县调查发现,该县的小杂粮产业近年来越做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民依靠小小杂粮脱贫致富。以“岚州香1号”小米600斤的平均亩产计算,每亩可为农民提供毛收入2000元以上。目前,顺会乡“岚州香1号”小米的种植已经辐射到全乡500多户、1000多亩,今年的产量将达60多万斤。“通过精加工,小杂粮的身价能翻几番。”在小米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刚刚收购的谷子经过晾晒、人工风选、机械筛选、脱壳、抛光、无氧包装等多重工序,变成颗粒圆润、大小均匀、晶莹明亮的精小米。而在杂粮面生产车间,经过原料精选、清洗、浸泡、离心脱水、磨粉、过筛、无菌包装,一袋袋面粉堆积如山整装待发。据介绍,公司的小米目前已经和北京华联签约,销往全国四五十个大卖场,而且每斤价格可以卖到十四五元。

“借助小杂粮,完全能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梦想。”岚县县长乔云告诉记者,目前该县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总产量可达3000万公斤左右,2015年小杂粮产值1.2亿元,可为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600元以上。

三年来,市级财政共计安排扶持资金1290.5万元,各县(市、区)也积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共安排了2059余万元的扶持资金,累计建成28.6万亩绿色杂粮基地,1000亩有机杂粮基地,通过绿色认证的杂粮面积达5.2万亩,其中谷子4.7万亩,大豆0.5万亩。杂粮产业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兴县“大明”绿豆、汾阳“汾州香”小米、孝义“九州香”豆制品等,都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农户”——小杂粮增收好“钱景”

“看到这些绿色有机小杂粮走出山沟沟里,成为餐桌上的‘座上宾’,我都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谈起小杂粮,贺虎平的脸上挂着一丝微笑。

贺虎平是兴县山花烂漫公司的董事长,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发展种植—加工—养殖循环产业链,采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对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宣传,有机谷子和大明绿豆系列产品的销路不断拓宽。

贺虎平介绍,兴县大明绿豆在1993年山西省首届农业博览会上荣获优秀奖,2000年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大明绿豆不仅颗粒饱满、质量优,而且富含淀粉和多种营养成份,口感好,很受人们青睐。

贺平凯是兴县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社的一员,在与专业社签订了种植合同后,他得到了很多专业指导和培训,有机谷子收益明显增加。像他一样跟着专业社走、得到专业社帮助的农民有上千户。

与农民签订种植、收购合同时,确定最低保护价,以最优惠价收购,统一培训,统一提供优良种子,统一施有机肥,统一订单收购,统一加工,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跟踪技术服务。在实施这些服务措施以来,带动1300多户农民签订绿色谷子种植合同,有机谷子达到100多户,订单种植面积达到15000多亩。

统一培训,统一提供优良种子,统一施有机肥,统一订单收购,统一加工,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跟踪技术服务,提升小杂粮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这是兴县山花烂漫小杂粮有限公司由绿色谷子种植向有机谷子种植迈出的第一步。为了打开市场,让消费者能够直观实时了解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全过程,公司还投资百万元,把“互联网+”引入种植农业,在2000亩种植基地建立起无死角的视频网络监控网上农业直播系统,实现网上销售与田间地头种植和加工过程实时互动,让消费者吃得安全,用得放心。

作为全省最大的小杂粮生产县,兴县依托杂粮种植品质好、面积大这一资源优势,通过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大力发展绿色和有机小杂粮生产基地,新建农业园区,鼓励和引导企业和农民转变和种植发展模式,逐步实现以基地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以产业标准提升和品牌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兴县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63万亩,已发展市级以上龙头加工企业13个。小杂粮这一特色产业正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大产业。正如兴县县长刘世庆所说:“我们要真正按照组织企业化、经营规模化、品质优良化的发展目标,把小杂粮做成一个大的产业,到“十三五”末,全县小杂粮种植面积要达到75万亩,绿色杂粮种植面积要达到20万亩,其中绿色谷子面积要达到15万亩,有机谷子要达到1万亩。”

做大做强吕梁杂粮产业,就必须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思路,逐步改变杂粮产业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发展杂粮特色产业。2009年,柳林永盛石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刘虎应用土地流转的方式,连片种植2000亩谷子,同时合作社采用“公司+农户”模式,与周边664户农民确立“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的农业合作经济体,建立了3400亩旱垣地为主的优质小杂粮原料基地。合作社对签单入社的社员,在种植环节统一实施良种良法、集成综合配套技术,统一按高于市场价收购秋粮,并与洪洞、新绛县的农民经纪人签订了10年旱地冬小麦供货协议。合作社先后被评选为“山西省示范合作社”,吕梁“8+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4年石楼县罗村镇种植大户杨腻平,全家劳力两人,种植绿色谷子70亩,谷子产量400公斤左右,收购价格7元/公斤,谷子产值达19万元。

龙头企业的效益更为可观,以兴县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为例,2013年与1个合作社、105户农民签订了三方收购合同,年底共收购绿色谷子2013亩,亩均产量700斤,收购价格7元/公斤,按保守价计算,创收915万元。农户与龙头企业获得双赢,吕梁杂粮初步走出了一条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品牌+触网”——解决“最后一米”难题

从前填闲救灾补种的糊口粮,到变为如今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经济作物,不起眼的小杂粮异军突起,一改前些年行情不温不火的状态。

长期以来,吕梁小杂粮以其生育期短、抗旱、耐瘠薄、适宜种植区域广等特点,发挥着填闲补种的作用,栽培品种多以地方品种为主,且同一品种多年种植,混杂退化严重,产量不高,品质较差。经过三年绿色杂粮产业的实施,各级政府对杂粮生产高度重视,广大农户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杂粮由之前的广种薄收转变为精细耕作,由注重产量转变为保证产量的同时注重质量的提高、品质的提升,从以往粗放式的销售模式逐渐走向品牌化、精品化,整体销量呈温和上升态势。

“汾州香”是山西省著名商标,以其为代表的吕梁小米品牌,其产品已进入全国大型城市的超市,倍受消费者青睐。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柳林“沟门前碗团”、孝义“九州香”豆制品系列产品、临县“麻峪”豆腐等一批杂粮地方特色品牌,岚县的红芸豆更是远销海外。

批发商介绍,目前市场上小杂粮的品牌化是一种趋势,也是对产品质量的一种保障,会赢得更多的客户和消费群体。特别是为了迎合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习惯,许多经营者将十几种小杂粮分装组合,批发价位在每盒40元至70元之间的杂粮礼盒,既经济又实惠,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绿色杂粮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以前种的小杂粮需要自己出门推销,价格卖得比较低,现在通过微信平台、阿里巴巴等线上销售,没几天就全部销售完了,而且绿色杂粮身价看涨。”柳林县天王农产品合作社的王彦强感慨地说,自己的小杂粮能卖到全国各地,这在以前是做梦都想不到的。

当然,发展小杂粮产业还需要统一规划和管理。要依靠现代化科学技术,培育壮大基地建设以及商品开发力度;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扶持重点优势品种;要做优小杂粮品牌,以“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和发展一批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竞争能力强的品牌产品和品牌基地,带动产业发展。同时必须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管与服务系统,加强科研、推广和生产企业的联合,加强贸易企业和生产加工企业、协会的联合,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者组织起来,通过提供各种有效的服务,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

今年7月9日,五大国内知名电商企业阿里巴巴、苏宁云商、京东、贡天下、乐村淘齐聚吕梁,与吕梁市政府签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既是对吕梁的支持,也是对吕梁产品、市场的信任。虚拟的电子商务在前期要依托实体经营来推广,既要有线上丰富的功能,还要有线下的实体支撑。涉农电商入驻吕梁,将促使农村成为潜力巨大的网购市场和农副产品网络交易市场。这种省去中间化的效应,能推动农产品公平贸易,让传统流通市场的肥中间亏两头,变成去中间、利归两头,不仅解决市场、物流等“最后一公里”难题,更是借助农村供销社、便民店“大网络”的功能,把服务延伸到“最后一米”。

“现在,我们已经创建了‘汾州香’小米、柳林‘沟门前碗团’、兴县‘山花烂漫’小杂粮、孝义‘九州香’豆制品等一批地方特色品牌。特别是我们已经和省粮食局联系,计划合作建立全省小杂粮交易中心,把全省甚至全国的小杂粮交易整合起来,把国际、国内的采购商吸引来,线上、线下、现货、期货同时交易交割,并积极参与制定小杂粮标准,力争掌握小杂粮标准制定、生产销售、交易交割的发言权和主动权,努力建成全国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市委书记王清宪铿锵有力、信心满满地说。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小杂粮的发展规模、速度、质量将更为可观。

我们也可以相信,“十三五”,小杂粮的路子会越走越宽,越来越好……

相关新闻

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采访团参观碛口西湾民居

2016-09-21 23:48:30

9月21日下午,“走进山西看发展”——第十一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采访团参观了山西吕梁临县的碛口古镇后,又来到碛口镇北1公里处的西湾民居。山西吕梁临县的西湾民居西湾民居坐西北而向东南,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全国网媒山西行采访团走进碛口古镇

2016-09-21 23:36:25

今日下午,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山西新闻网承办的“走进山西看发展”——第十一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首站抵达位于吕梁市临县的碛口古镇。

走进山西看发展 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启动

2016-09-21 22:55:22

9月21日上午,“走进山西看发展”——第十一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大型采访活动在太原启动,包括本网在内的全国各地59家重点网络媒体的记者、编辑齐聚龙城。

全国网媒山西行指定用车比亚迪宋炫酷亮相

2016-09-21 22:43:07

第十一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大型采访活动将于9月21日在太原启动,今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媒记者、编辑陆续抵晋,走进山西看发展。在太原南站、武宿机场等接站点,本次活动指定用车比亚迪宋盖世版炫酷亮相,其“颜值与内涵并存”的超凡乘车感受,让网媒记者、编辑们赞不绝口!

参加山西行的全国网媒记者陆续抵达太原

2016-09-21 22:41:01

经过精心筹备和组织,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山西新闻网承办的“走进山西看发展”——第十一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将于9月21日启动。从20日凌晨开始,应邀赴晋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的媒体人员陆续抵达山西太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