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山歌唱出新天地

2016-09-18 08:48:03 来源: 责任编辑:段闪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所在地,瑞金被称为“共和国的摇篮”。在这里,红军广场、镰刀锤头的红旗、桥墩上的五角星、红军村、红井、长征第一山……俯拾皆是的红色印记诉说着传奇的历史。

    “哥哥出门(哎)当红军,笠婆挂在他背中心(哎),流血流汗打胜仗,打掉土豪有田分……”

    9月7日,江西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的红军烈士纪念亭里传来悠扬的山歌声。唱歌的客家妹子说:“唱山歌是瑞金的传统,这里的山歌就是红歌。”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所在地,瑞金被称为“共和国的摇篮”。在这里,红军广场、镰刀锤头的红旗、桥墩上的五角星、红军村、红井、长征第一山……俯拾皆是的红色印记诉说着传奇的历史

    穿过烽火硝烟,跨越岁月长河。当地干部群众继承长征精神,奋发图强,埋头苦干,正大步走在新长征的征程上,红土地上迸发出新的活力。

    “唱党唱祖国,蒸蒸日上向前进,全国人民大团结,小康步子蛮铿锵,齐心协力奔小康……”山歌声声唱真情。一路走来,记者感悟到,红色山歌的背后,传唱的是老区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的路上书写的新传奇!

    “红军村”华屋的变迁

    再有几天就是中秋节了。渐盈的新月挂在树梢,俯瞰着夜色下的华屋。晚上8时,一声喇叭响,村头的小广场上采茶戏拉开序幕,外来留宿的游客和村民纷纷落座,音乐、灯光和着采茶戏,让整个村庄一下子热闹起来。

    在熟悉的采茶调中,几碟点心,一壶清茶,华屋村村民华水林在家门口,与记者和游客们摆上了龙门阵。“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让先辈们放心,我们不仅脱贫了,还要越来越富裕!”

    华屋的历史很“红”。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小组是远近闻名的红军烈士村。80多年前,17位华氏兄弟参加红军,出发前相约到岭上栽下17棵松树,约定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如果有人牺牲,活着的要为牺牲的孝亲敬老。青松依旧在,不见儿郎归。17位华氏子弟都壮烈牺牲在长征途中,他们手植的松树被后人们命名为“信念树”。

    华屋又很穷。2012年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来华屋调研时,119户462人的华屋,就有五保户、低保户等各类贫困人员59户212人,约占总户数的49.6%,全村人均年纯收入不足2300元,103户农户仍居住在土坯房中。

    华屋的迅速改变,从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开始。

    短短4年,“信念树”见证了华屋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整齐划一的住房,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困扰华屋几十年的水、电、路问题一一解决。同时,重修祠堂,利用17棵“信念树”、开国将军故居等多处村居遗址,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种植火龙果、葡萄、蔬菜,开发油茶林观光带,建设5公里“红军长征体验游”游步道。

    “土坯房改造,政府给每家提供了5万元贴息贷款。2014年,我家在新房里过上了春节。”51岁的村民华水林告诉记者。

    华水林的爷爷就是“17烈士”之一的华钦材。“家里穷酸,愧对先人,党的政策好,自己也要努力,要憋足劲脱贫致富。”华水林的生活有了新变化,“家里空出来4张床,昨天刚加入华屋乡村旅游合作社,一年可以增收1万元。”

    沙洲坝“红井”的新故事

    “喝口红井水,革命方向明,喝口红井水,斗志更坚定。红井甘露育万代,代代永做革命人……”当年的歌声里充满了豪迈,红井水一直滋润着老区。

    “吃水不忘挖井人。”小学课本中的这句话耳熟能详,说的正是瑞金市沙洲坝村“红井”的故事,1933年9月,毛泽东主席带领红军战士,在这里为百姓打了一口直径85厘米,深5米的井,结束了沙洲坝的老百姓饮用脏塘水的历史,这口井也被老表们亲切地称为“红井”。

    83年过去,“红井”的水依然清澈甘甜,山歌也有了新的内涵。

    “红井就像一面镜子,它时刻警醒我们瑞金的每一位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不忘党和群众血脉相连,继承弘扬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老区群众如期实现脱贫。”瑞金市委书记许锐说。

    “老区人民穷苦,自己富了心里也不踏实。”老红军的后代、瑞金市绿野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涛,为了带领山区群众走上油茶产业共同致富的道路,采取多种种植模式,主动让利群众,带领全市5000多户贫困户走上了发展油茶产业脱贫致富的道路。

    “苏区的干部是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山歌声中,瑞金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争当“红军传人”,纷纷加入到“连心”扶贫工作队中。瑞金市4500多名党员干部组建223支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由扶贫工作队队长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全力推进扶贫工作。

    2011年以来,瑞金市改造危旧土坯房3.4万户,解决了21万农户喝水的问题,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28.37%降至2015年底的10.09%。

    “网红”廖奶奶的致富经

    86岁的廖秀英从没想过,自己在山沟里做了一辈子咸鸭蛋,如今会成为网络红人。

    这些天,位于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的廖秀英家里异常忙碌,家人和雇佣的工人正忙着清洗、擦拭、包装一枚枚咸鸭蛋,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

    廖奶奶是抗日红军烈士的后代,祖籍在广东梅县,日本侵华时期,她被参加革命的父母送到江西瑞金避难。父母为国捐躯后,她便扎根于这片红色的土地,长时间靠制作咸鸭蛋的手艺贴补生计。过去一直靠传统模式销售咸鸭蛋的廖奶奶,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搭上了电子商务这趟“致富快车”。

    通过“农村e邮”平台进行销售,廖奶奶咸鸭蛋构建了“前店后村”的村镇化产业发展模式。2015年以来,她共卖出咸鸭蛋200万个,月纯利润18万元。目前,合作社已发展贫困户社员32人,帮助贫困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

    廖奶奶只是瑞金人追赶潮流的一个缩影。互联网的融合思维,让老区人民追赶小康生活不再是“空中楼阁”。

    当年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山城瑞金,如今已为赣闽粤三省通衢之地,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思维更加开放。“红土地不缺血性,搞建设更要有巧劲。”许锐说。

    三条国道交汇的瑞金市区,是中西部省市沟通东南沿海的中转要地,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腹地。瑞金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海西板块建设,重点瞄准“海西”、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紧紧围绕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绿色食品、现代轻纺等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如今的瑞金已是热火朝天:赣龙动车途经瑞金,纵贯瑞金南北的瑞金至广东梅州铁路列入国家规划;瑞金机场已获批复,2017年即将开工建设;各种金融业态迅速发展,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性金融中心日益凸现。

    “唱支山歌情满怀,对面的朋友听到来(哎),客家米酒敬亲人,欢迎常到瑞金来……”同行的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博物馆讲解员黄露芬一展歌喉。山歌声中,满满的是激情与自信。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