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将城乡一体化进行到底

2016-06-30 18:48:24 来源: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责任编辑:孙明霞
近两年来,新地村不仅修了路,建了公厕,还有2名保洁员专门负责清理环境;危房也实施了改造,房屋的外立面都进行了统一的西北建筑风格设计,临街墙面上描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案,全村整齐划一、美观洁净,并且实现了集中供暖。

    以改革思维推进“十个全覆盖”

    乌海:将城乡一体化进行到底

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丰村全貌。石历增 摄

    金秋时节,走进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地村农民冯素琼家,干净整洁的院里停放着1辆崭新的小轿车。“路好走了,儿子就买了辆车!”她笑嘻嘻地说。

    近两年来,新地村不仅修了路,建了公厕,还有2名保洁员专门负责清理环境;危房也实施了改造,房屋的外立面都进行了统一的西北建筑风格设计,临街墙面上描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案,全村整齐划一、美观洁净,并且实现了集中供暖。此外,村里建起了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大厅、活动室、卫生室、便民超市等一应俱全,还建了1个占地1200平方米的幼儿园,并开通了公交车。

    能够享受到和城里一样公共服务的新地村,正是乌海市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一个缩影。乌海市将“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不仅仅是简单地实现覆盖,而且以改革的思维谋求长效机制,要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从根本上改变农区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全面小康征程上的历史性跨越。

    创新农区发展思维

    如何认识和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乌海人的思想经受了一次深刻的洗礼。

    早在2004年,乌海市就在自治区率先探索城乡一体化改革,此后,该市一直以“转移、减少、集中、富裕”的思路推进农区工作。但农区人口自从前几年的5.6万减少到2万多后,近几年变动不大。

    一方面,连续多年真金白银的投入换来农业人口在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与城镇居民相同的政策待遇,但另一方面,农区贫穷落后的现状依然存在。工矿城市长期以来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区轻农区、重市民轻农民的思想,使得农区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滞后,农区居民在住房、出行、购物等方方面面,与城里人不可同日而语。

    据统计,2014年初乌海全市农区共有危旧房6000多户,占到了农区居民住房的75%;有2.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需要解决;9个行政村尚未实现村内街巷硬化。其他各项指标也都不高,离真正的城乡一体化还有很大差距。

    到底怎样发展农区?海南区副区长杨立坦言:“过去,我也一直认为将农区居民转移出来才是农区发展的出路,但事实证明,总得有人从事农业、留在农区。必须变革思路,才能找到农区全面小康的路径。”认识上的深刻转变,让杨立对自治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最初只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变成了当作一项关系农区历史发展命运的事业来做。

    乌海市干部达成了共识:“十个全覆盖”工程是乌海从根本上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农区生产生活条件的千载难逢的机遇。思想解放后,乌海决心拿出抓工业转型和棚户区改造的决心和勇气来抓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以钢的意志、铁的决心,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水平,全力解决这一影响乌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还上厚厚的历史欠账。

    一场涉及全市48个自然村、2万多名农区居民的民生工程攻坚战全面打响了。

    市委、政府建立了层层包干、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联动机制,全市80多个部门2000多名干部职工包村入户,与农区居民同吃共住,动真情、用真心,从一个个细节抓起,不搞形象工程,不要面子工程,只为农区真正美起来、富起来。

    乐享城乡一体化福利

    在推动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过程中,乌海市坚持以改革的思维考虑问题,谋划长远,从而深化农区各项改革,推动农区各项工作。

    在危房改造中,群众最担心的就是拆除危房进城后,自己的土地没有了。针对这一问题,乌海市改革原有政策,农区居民进城后原有土地仍然按照国家规定保持30年不变,如遇征地拆迁,补偿费仍然归原居民享有。并根据地区实际,采取新建翻建、修缮、补贴、征拆、进城5种模式,解决农区居民住房安全问题。对购买农区统一规划建设住房和购买城区商品房的农区居民,尝试寻求住房公积金贷款方式,并将符合条件的农区困难居民纳入廉租房范畴。

    这样的改革思路,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其他项目中也得到了体现,民意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工作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支持。

    海南区巴音陶亥镇曙光村雀儿沟村民小组的刘萍英听说村里要修路、改造房屋,也驾驶她家的小三轮跑来拉土,几个月下来,晒得黑黑的,干劲一点儿不输村里的男人。“大伙儿都出把力,把路快点修好,去镇上半小时就变成10分钟了!”刘萍英一边擦汗,一边爽朗地笑着。

    农区建设最需要能人,过去很多村里的能人都走出土地奔向了城市。为了吸引能人回乡,乌海市改革基层党建模式,为所有嘎查村选派了优秀的第一书记,而且优先选择原来村里的能人。海南区西桌子山办事处赛汗乌素村第一书记刘占林原本就是赛汗乌素村人,几年前调到区里工作,去年被选中下派到村里。重回家乡,刘占林发挥熟悉村里情况、威望高的优势,把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召集回来,又与阳光田宇公司合作发展葡萄产业。如今,经过“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后漂亮起来的赛汗乌素村又充满了活力,变成了休闲旅游观光村。

    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推进,一个个村庄不仅变美了,而且农区事务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现在,走在乌海农区,随便哪个村庄都会看到穿黄马甲的环卫工人进行垃圾清运。这也是乌海市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所进行的改革之一,将城市的环卫延伸到农区,由农区就业困难人员担任村庄环卫保洁、讲解等公益性岗位,费用由财政负担。照此思路,又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功能引入农区,解决农区生产生活秩序监管难题;制定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出台了农区户籍管理流程和办法,公安部门和乡镇负责人组成联合审批委员会……

    过去,技术好点的村医都去了城市,村里人看个小病也要雇车跑到很远的城里。为解决这一难题,乌海市改革原有的农区医疗卫生制度,城镇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到农区轮岗服务,并解决了村医的养老保险和补贴待遇问题。技术水平提升了,待遇解决了,很多村医安下心来在家乡干事业。海南区巴音陶亥镇赛汗乌素村村医白晓梅说:“没了后顾之忧,我更愿意留在从小长大的村里。”

    像这样的改革还有很多,如建立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区域内交流制度、健全城乡一体的扶贫政策体系和社保体系、7552名“五七工”和符合条件的城乡一体化征迁居民、残疾人享受到城镇职工养老待遇、农区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医疗和低保待遇……

    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推进,农区居民开始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城乡一体化福利。目前,乌海市初步实现了街道、巷道、户道相互配套,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城乡广播电视、通讯工程服务均等化。还专门成立了水质检测中心,定期对农区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源水、管网水和末梢水进行42项指标检测。连锁超市经过信息化改造,居民不仅可在此安心购物,还享受到刷卡消费取款、银行卡余额查询、通信缴费等服务。行政村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并做到“八个一”和“七有”,村民小组的文化室覆盖率达到50%以上。全市近一半公交线路已延伸到周边村镇,农区环线实行免费乘坐。

    一村一品做活富民产业

    站在乌海市阳光田宇公司的观景台上,海南区西桌子山办事处赛汗乌素村全景尽收眼底。在一片葡萄绿海之中,红顶白墙的村庄一字排开,酒庄和湖水点缀其间,让人心旷神怡。

    赛汗乌素村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寻找到阳光田宇公司的葡萄种植和酿酒产业作为支撑,解决了村子的持久发展问题。村民严桃花将土地流转给该公司,又在公司打工,既增加了收入,又照顾了家。

    “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是乌海市围绕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做产业发展文章的核心。为巩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成果,该市改革原有村庄发展理念,出台了《推进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工作实施方案》,确立了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流转聘用等5种利益联结模式。引导推动葡萄产业、设施农业、休闲采摘、旅游观光等高效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实施市区领导包联企业制度,市长、分管市长和三区区长、分管区长分别包联一个企业,推动农区居民向新型农业产业工人、现代服务从业者转变。目前,全市已组建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104个,65%的农区居民加入了合作组织,带动户均增收3191元。

    为推进农业产业化,乌海市加快制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这项工作在海南区正在有序推进,部分村民小组已完成第二轮公示。海勃湾区、乌达区农区土地确权工作正在稳步推开。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积极组建了温室种植合作社,社员菅勇靠发展草莓采摘园率先富了起来,带动一批村民发展草莓采摘休闲游;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东兴村养鸡女状元王艳霞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带动乡亲们发展养鸡,目前全镇规模养鸡户已经发展到了30多户。

    “让广大农区居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自治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政策措施指引着乌海市工作的方向。该市把2015年作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攻坚之年,截至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已基本完成,进入巩固提质阶段,所有自然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启动。借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东风,该市把此项工作又延伸到城乡接合部的涉农和独立工矿棚户区社区,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彻底实现城乡一体化创造条件。

    文明:从墙上到心里

    “住的是砖瓦房,走的是平坦道,广播、电视、网络全都有,文化广场上还有运动器械,我们就像生活在城里一样,越住越舒服了!”说起村里的巨变,乌海市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村民孙桂英难掩激动之情。在孙桂英的记忆中,以前的万亩滩村可是另一番模样:房屋、道路破旧不说,家家户户门口都堆着柴草垛,村民随意倒泔水,村容村貌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

    如今,经过“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洗礼,乌海市农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一幢幢崭新的新农舍掩映在苍翠树荫下,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幅幅印有乡风文明的宣传画和文化墙随处可见。

    生活环境美了,人的心情也好了,各村都组织起了文艺队,文化部门还派了专门的辅导员。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的“忆青春”文艺队如今已有固定成员100余人,每天傍晚,伴着音乐起舞的村民成为当地的一道美丽风景。在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涉农社区泽园社区,新建的500平方米综合服务中心成了社区秧歌队的新家,村民于登河自发组织居民农闲时跳舞。郭胜因乐于助人、带动居民种温室致富上了社区光荣榜,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依托文化活动室,并结合“书法五进”,乌海市农区各村还经常开展书法活动,平时忙农活、闲时写书法已经成为农区居民的生活新时尚。

    两年来,乌海市坚持将“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与乡风文明建设同步推进,对各村的村容村貌进行了综合治理,并建立了《村庄环境卫生暂行办法》等长效机制。各村都清理了柴草垛、固废垃圾,合理规划了院落和舍饲圈舍,还建设了一批公厕、垃圾池,设置了大量的垃圾箱。干净整洁的环境,使很多居民改掉了乱扔、乱倒垃圾的坏习惯。

    海南区西桌子山办事处赛汗乌素村农民王润琴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房前屋内摆放着一盆盆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她家被评为“美丽庭院”示范户。如今,不仅同村的姐妹来观摩,连别的村的妇女也来学习。现在,乌海市各级妇联正在各村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已评选出各级“美丽庭院”示范户380户。

    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乌海市将其与农区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从“革陋习、讲文明、树新风”入手,并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广泛开展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提倡农区文明新风。其间,陆续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和蔼可亲好婆婆”“孝老爱亲好媳妇”“最美身边好人”“善行义举榜”等评选活动,倡导积极优良的村风民俗。

    如今,行走在乌海农区,村村都有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时时有村民驻足观看,感受着文明的力量。《内蒙古日报》记者于海东 见习记者 郝飚

    建好 更要管好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任何一项民生工程,建好都只是开篇,管好用好,做到真正惠民生、长久惠民生,才是一篇大文章。“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我区成立以来对农村牧区投入规模最大的民生工程,不仅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好、维护好。

    做好“十个全覆盖”工程管护工作,群众的广泛参与必不可少。我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桩桩件件都是为了惠民利民,而且工程各项工作都是在充分了解群众需求、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工程建成后,很多群众自发地参与到管护队伍中来,这无疑为工程的后期管护提供了强有力的群众基础。

    做好“十个全覆盖”工程管护工作,还需建立长效机制。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地方通过加强领导,建立工作台账,对已完成的工程,不仅明确了管理责任人,确保工程建得成、有人管,还把工程的管护纳入到乡规民约中,基本建立起了符合实情、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制度,确保了工程管护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逐步深入,建成的工程必然越来越多,管护的担子也会越来越重。因此,各级各地一定要充分认识工程管护的重要性,守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果实,坚决防止建成没人管的情况发生,让“十个全覆盖”工程能够长期发挥作用,让农牧民群众能够长期受益。(李振南)

    [数新闻]乌海市农区 “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情况

    任务目标

    乌海市“十个全覆盖”工程涉及13个嘎查村和1个涉农社区。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投入资金7.53亿元,行政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项目基本完工,全市所有自然村已全部启动“十个全覆盖”工程。

    [1] 危房改造工程 完成危房改造6092户。

    [2]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18384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市行政村和涉农社区全部通自来水。

    [3]街巷硬化工程 街巷硬化177.6公里。

    [4]电力村村通和农网改造工程对完成电力村村通工程提标提质,加大农网改造,全面实现了城乡同电同网同价。

    [5]村村通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实现了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无“盲村”目标。

    [6]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工程 农区学校“校安工程”已全面完成达标。

    [7]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工程建成标准化卫生室17所,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全部达到60平方米以上,实现“四室”分开。

    [8]文化室建设工程建成文化室21个,面积均在150平米以上;建成文化广场39个,面积均在500平米以上。

    [9]便民连锁超市工程 建成便民连锁超市20家、商品配送中心1所。

    [10]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工程农区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482人,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

相关新闻

邯郸县美丽乡村建设见闻:乡村的笑靥

2016-06-30 17:06:47

这一片280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和她滋养着的30万儿女,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邯郸县。

邯郸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融资现场观摩会召开

2016-06-30 16:44:49

6月29日,邯郸市召开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融资现场观摩会议,实地观摩了永年县东桥、王边、河北铺等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并召开了工作会议

廊坊: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建设美丽乡村

2016-06-30 09:29:35

6月29日,市委副书记蒋洪江到安次区开展“七一”走访,并就“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及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赵克志: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上水平

2016-06-30 08:25:39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就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到石家庄栾城区调研。他强调,美丽乡村建设是加快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抓手,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路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