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张学存:用心赡养母亲

2016-01-15 16:55:5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秦秋朵
张学存,男,现年60岁,系平乡县寻召乡赵流渠村人,中共党员,现任职于平乡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张学存,男,现年60岁,系平乡县寻召乡赵流渠村人,中共党员,现任职于平乡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母亲的形象影响了他

    命运多舛的他,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受到精神打击,长年疾病缠身,奶奶瘫痪在床,家有兄弟姐妹8人,家里的生活重担一下子就落在体弱多病的母亲和还不成年的张学存身上。在那缺吃少穿的大跃进年代,他亲眼目睹了母亲为养活一家老小的艰辛处境。一家人的衣服鞋袜都是母亲做的;一大家子的三餐更是母亲一人承包。每天鸡一叫,她就起来做饭,白天与其他男人一样去生产队挣工分,晚上油灯下纺棉花织布、做针线、伺候瘫痪在炕的婆婆。在他的记忆中,为了供养他上学,母亲拼命的纺线织粗布单子,卖了钱给他付学费。有时他睡醒几觉,母亲还在纺线织布。家里没有好吃的,他母亲为了改善生活,步行20多里到滏阳河两岸的尹村桥、肖家湾菜地里捡白菜帮子、葱叶子回来给全家人包包子吃(当时平乡东部村庄没深井不能种菜)。在家里最好的东西让给奶奶和小孩吃,饭不够吃时母亲就饿着,最苦最累的活都是母亲干。他说母亲的手一到冬天就成了“豆腐渣”,像老树皮一样干瘪、皲裂,经常裹着带血的布条。母亲勤劳善良艰辛劳作的形象深深印在他的心中,他发誓,等他长大成人后,一定好好孝敬母亲,让她过上好日子。

    母亲的冷暖牵挂着他的心

    随着时间的流逝,张学存已成家立业了,但母亲也渐渐地老了,因兄弟四个都成家,母亲愿意自己吃饭。做为长子的张学存,首先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无论多忙,他都坚持做到每天早晚上班前下班后给母亲问安,给母亲说说单位发生的事儿,母亲也把当天村里发生的事儿给儿子叙说一遍。家里做了改色的饭菜,他和他的妻子、儿子、女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母亲送去;礼拜天节假日他与母亲约定是洗脚、洗头、换洗衣服的日子。为此事,他还写了一篇题为《给母亲洗脚》的散文,发表在《牛城晚报》和中国散文网上,还被网上评为原创优秀散文。他认为与母亲在一起生活的日子是最惬意的时光,能为母亲做点事儿心里最快活。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母亲年轻时身体透支过度,在七十三岁时摔伤了腿,他带着母亲跑遍了省市大医院,都说年岁大不能做手术治疗,只能靠中药慢慢调养。为了既不耽误工作,又伺候母亲,他与兄弟说好,白天你们伺候,晚上礼拜天都是我的事。白天在单位工作,下班后,回到母亲身边,向母亲嘘寒问暖,为母亲端屎端尿,洗脚擦身。为了让全家人都孝顺母亲,他经常向兄弟姐妹、妻子儿女讲述中华孝道文化,使全家人以报恩精神善事父母。母亲不管到谁家,最重要的位置由她坐,最好的东西让母亲先吃,吃饭时第一碗先盛给母亲,母亲的事是全家最重要的事。为了使母亲早日康复,他拜县城一位老中医为师,学习推拿按摩技术,每天晚上为母亲做康复按摩;为了照顾好母亲,他把烟酒戒掉,他说:“经常在母亲身边,喝酒耽误时间,吸烟影响健康。”几年来,为伺候好老人,他放弃了一切应酬,早上5点起床,给母亲做饭,洗漱干净喂饭后,提前10分钟到单位上班,中午打电话询问母亲的吃住情况,晚上还要带着单位没处理完的资料匆匆回家,这就是他一天的安排。目前在他和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母亲奇迹般地恢复健康。为了实现母亲到北京旅游的梦想,年过半百的他,背着母亲上下车看景点,为使母亲在北京玩得开心,多看些景点,他跑前跑后,端茶倒水,精心伺候。可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回来就病倒了。他说:“母亲用乳汁把我们养大,我这点辛苦远不及老人几十年的操劳。”

    2011年,81岁的母亲再次摔伤了腿,经邢台市人民医院全面检查,专家会诊,得出的结论是母亲这次摔伤是因为脑垂体瘤增大引起的综合症。一旦脑垂体瘤增大,压迫哪股神经就犯什么病。经常出现昏迷上吐下泻,不省人事。医生说脑垂体瘤是得病的根本原因。为了寻找最佳治疗方案,学存和弟弟们又到北京、石家庄几个肿瘤专科医院为老人会诊,最终得出的治疗方案是既不能开刀,又不能化疗,只能使用药物做常规治疗。这个病不能根治,会经常发作犯病。得知这个情况后,母亲便成了全家人的重点保护对象。作为长子,从邢台出院后,他首先向单位请了长假,在家里专门伺候老人,他和母亲在一个床上住,亲自下厨房为母亲做饭,昼夜守护在母亲身边。在全家人庆幸母亲的病情好转的时候,更大的不幸随之而来。正如医生所说,母亲正好着呢,突然就犯了病。哇哇大吐,大小便失禁,昏迷不醒,不省人事。才换洗的衣服吐了一塌糊涂。新拆做的被子、褥子沾满了大便小便,一时间满屋子都是臭气。不管母亲怎样折腾,他从不着急埋怨,他亲切的把母亲抱在怀里,叫着母亲,边喂水、喂药,边用湿毛巾轻轻擦去脸上、身上的污秽。他让妻子把沾满大小便的被褥拉出去,换上衣柜里做好的新被褥。实在控制不了病情,母亲又一次住进了医院。住院期间,兄妹8人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在外打工,因路远不能回来,剩下五个轮流值班,但他作为长子,在母亲昏迷期间,一刻也不离开。虽然他已年过半百,但他伺候起母亲来,像一个勤快的年轻服务员,做起事来一溜小跑,对母亲的生活起居,吃喝拉撒,关怀备至,体贴入微。除了不厌其烦的一日四餐为母亲调理饭菜、接屎接尿外,他每时每刻都对母亲示以崇高的敬意。他都是抱着母亲就医,抱着母亲大小便,抱着母亲晒太阳。他还想着法子为母亲推拿、按摩,故意和她说笑逗她开心,让母亲多吃“顺气开心丸”,让母亲多享受人间的亲情。在他的带动下,全家人有的即便不愿意照顾老人也改变了主意,都争先恐后地孝敬母亲。与母亲在一个病房里的病友们说:“像你们兄妹八个这么团结,这么孝顺老人的很少。”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俺大哥带出来的好家风。”

    赡养母亲不只是吃好喝好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所养。”现在我们国家富了,人们生活提高了,让老人吃好喝好都能做得到,更重要的是对父母的尊敬和精神上的慰藉。在这方面张学存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自从他的母亲检查出脑垂体瘤病以后,从2011年到2013年两年多住院达十五次。八十多岁的老人一年住十来次医院,在整个流渠村,乃至周边十几里的村庄也是少有的,并且兄妹八个从来没有闹过脸红,闹过纠纷,这使张学存的亲戚朋友及乡亲邻居都伸出大拇指点赞。从他们兄妹的德行中可以充分体会到“小孝孝身,大孝孝心”古训的意义。做为带头人,张学存确确实实是用心来孝敬母亲的。

    俗话说:“在一个锅里抡马勺,哪有不碰锅沿的。”可张学存兄妹八个还有四个妯娌,从来没有吵架、争执过,全家二十几口人一致称赞,一个说法,弟兄们说有一个好大哥,侄子们说有一个好大爷。这话说的一点也不假。在母亲住院十多次,现拿现金十几万元,做为工薪阶层的张学存并不富裕,但从来没有向兄弟们摆过困难,无论怎样倒借,都是先把钱垫上,可几个弟弟都非常尊敬哥哥,到时候都把钱还给了哥哥。至于去医院找车加油、家人吃饭,只要学存在场,都是他先付钱。久病床前无孝子,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庭,都有大事小情的,有时弟弟给他说有事耽误几天,他非常高兴地说:“去吧!有我和你嫂子在,没事儿!”从不攀比,从不埋怨。

    为了讨母亲欢心,他经常给母亲买一些好吃的、好玩儿的,母亲高兴时说:“你又给我买好东西了!花那么多钱?”他笑哈哈地说:“这是老二老三老四买的。”母亲住院犯病,几年来衣服被褥没有脏过,别人问这是谁洗的?学存总说是孩子婶子洗的、做的。但实际情况是他为了不让其他人厌烦母亲,母亲沾满大小便的衣服、被褥都是他利用晚上时间洗的姐姐和几个妹妹说:“以后咱娘的脏东西你不要再洗了,你一个爷们家”。他说:“我和咱娘在一起的时间长,她的味儿我闻惯了,不觉得脏和臭。”为母亲做点事他从不张扬,从不显摆,把一切的关爱化于生活的点滴之中。有一次弟弟媳妇说了一句伤害母亲的话,母亲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他不怕丢面子,忍辱受屈,三番五次到弟媳家做思想工作,给弟媳说好话,好言相劝让弟媳给母亲赔礼道歉,使母亲重新高兴起来。一句善意的谎言,换来了全家人的欢笑,也换来了母亲的好心情,由于弟兄们的团结,全家人对老母亲的精心照顾,母亲的病越来越好,犯病的次数越来越少,现在已86岁了,身体恢复的很健康。

    以实际行动教育下一代

    张学存一家孝老敬亲,精心伺候母亲的事迹,在村里不胫而走,带动了众多村民孝敬父母,善待老人。他在村里树起了标杆,他报恩敬祖的孝道精神被乡亲们传为佳话,成为全村人学习的榜样。

    今年张学存60周岁,已到退休的年龄,但他还一如既往,无论单位的工作,还是家里的老人,都是尽职尽责,尽忠尽孝,用他敬业孝老的一片诚心和兢兢业业的辛勤汗水,做到了忠孝两全。他不但自己这样做,而且还以亲身经历教育下一代,他经常教育孩子们说:“羔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如此,何况我们是人。父母是我们生命所出,十月怀胎,养育情深,孝敬父母是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他多次应邀到工厂、农村、学校做励志演讲,以一个共产党员勇于吃苦、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和爱国爱家、尽忠尽孝的高尚精神,激励带动着全社会,为建设美好和谐的小康社会,做出了贡献。今年他被平乡县和邢台市评为年度好人。

    点击此处返回投票页面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