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理政

让贫困不再生长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12-30 16:52:59  责任编辑:郭薇

  河北省委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把扶贫攻坚作为贫困地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以精准扶贫为导向,以片区扶贫为重点,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以责任机制为保障,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2015年确保 10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收入水平,10个片区外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出列。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和政府矢志追求的目标。就河北而言,扶贫开发是长期而重大的任务。按照国家新扶贫标准,全省农村贫困人口达795万,其中扶贫对象561万,占农村人口的10.1%。河北打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近三年来每年全省扶贫对象减少人数在100万以上,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如何让贫困不再生长?河北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这实际上提出了扶贫的思想。河北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明确了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把燕山―太行山、黑龙港流域两大片区作为主战场,把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作为重点,整体谋划,统筹推进,整合力量,重点突破。针对不同区域确定了扶贫攻坚的主要产业,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游则游,以尽快解决 “常扶贫、不脱贫”,“年年扶贫年年贫”的老问题。

  扶贫开发目标能否实现的根本标志,是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是否具备了内生发展动力。只有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其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河北在培育内生动力上下功夫,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注重用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通过探索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民的“五位一体”股份合作经营模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大大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

  精准扶贫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河北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通过入户调查、建档立卡、民主监督、公开公示等措施,摸清底数,真正把最困难、最需要帮扶的贫困群众找出来,通过为最困难、最需要帮扶的贫困群众建档立卡,量身定做个性化的扶贫措施,让扶贫帮困覆盖到城乡每个困难家庭,确保不让一个家庭吃不饱饭、不让一个群众看不起病、不让一个孩子上不起学、不让一个老人没人管。

  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既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更需要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要立足有利条件和优势,树立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坚持苦干实干,就一定能改变贫困地区面貌。河北广大干部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大力弘扬滴水穿石的精神,真抓实干,先人一步,迎头赶上,把优势做足,把“短板”补上。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要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与嘱托,在探索成功路子的基础上,乐于苦干、长于实干、精于拼命干,就一定能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让贫困群众尽早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边建军)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314081840。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