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理政

京津冀一体化医疗卫生须先行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12-30 16:38:10  责任编辑:郭薇

  去年2月以来,在中央高层的直接推动下,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突破。红火火火的市场外迁、热火朝天的交通建设,多措并举的环境治理,让人们充分感觉到了京津冀一体化的锐不可当。但与此相比,京津冀一体化中也存在一些发展不平衡之处,突出表现在医疗卫生领域。

  这样说,并不是否定京津冀在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事实上,三地的卫生医疗机构做了很多工作,进行了大量探索。诸如三地都成立了专门的对接工作机构,制定了关于医疗协同发展的政策规划,签订了《京津冀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合作协议》、《京津冀协同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合作框架协议》,河北省230多家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与京津建立了医疗合作关系,三地正在推进医保和新农合系统的全面互联互通等。但总体上来看,大多数仍旧停留在协议和规划上,开展更深层次的实质合作需要进一步突破。

  京津冀一体化不是行政区划的一体化,而首先是生活在这个区域的一亿多人口的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从来都是民生的重要部分。不管是北京人到河北工作生活,还是河北人在京津工作生活,医疗卫生保障的问题任何时候都回避不了。没有医疗卫生的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就失去了保障。因此,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必须在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这个点上寻求突破。但恰恰是在这个领域,突破最难,进展最慢。

  首先是因为京津,尤其是北京长期的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已经形成一种虹吸效应。不仅吸引了大量的优质医疗资源,还吸引了大量的患者。而河北,特别是河北的基层农村医疗资源薄弱,很多病人不愿在基层医院看病,涌入大城市、大医院,造成了京津两地大医院人满为患,让京津冀三地都出现了不同层次的“看病难”。

  其次是资源外迁难。尽管河北为了提高本地整体医疗水平,提出了与京津合作办医、设立分院、整体搬迁、远程会诊、人才培养等发展模式,但从目前看,除去京津一些医院与河北各地医院象征性的合作办医外,实质上的资源外迁,尤其是整体搬迁并不现实。医疗产业聚集大量高级人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远超过低端服务业,京津两地政府在外迁优质医疗资源的决策上会非常慎重,同时医院、医生也不会轻易同意外迁。

  三是医疗保障政策的互联互通存在障碍。由于区域整体水平差别悬殊、政策各异、信息不通、机制不畅等原因,实现京津冀三地医保和新农合的互联互通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简单。

  尽管存在很多困难,但京津冀一体化既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三地政府就应当知难而上,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智慧,为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条件;二是三地医院要加强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推动三地医疗卫生领域的大发展,缩小京津冀三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差距;三是三地民众要积极参与。京津冀一体化既然是人的一体化,就事关生活在这个区域中每个人的利益。关心关注京津冀一体化,支持督促政府部门解决普通百姓的“看病难”问题,是每个民众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雁大群)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314081840。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