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专题

张广新:老亦不忘乡梓情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11-28 16:28:38  责任编辑:高薇

    【人物名片

    他从乡村走出,以自身在城市积淀的创业经验、专长、技术、财富,回馈家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与治理。先后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把美丽乡村轻轻放进大自然,用文化道德及文明力量反哺桑梓。他就是黄骅市旧城镇小堤柳庄村村民张广新。

    张广新在建筑行业打拼了半个多世纪,当过瓦工、技术员、施工队长、建筑公司经理,如今是黄骅广信建设集团董事长。

    就是这样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投入巨资,还有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心血、智慧,奉献给生他养他的小堤柳庄村,将一个曾经垃圾密布、道路泥泞的村庄,打造成能让人们记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虽然在外发展让张广新富裕起来,但每次回村,看到村里老路坑坑洼洼,路边柴草乱堆,一遇下雨天,车出不来进不去,雨水还往屋里灌的时候,张广新坐不住了:“家乡不美,自己美就是臭美;乡亲们不幸福,自己幸福有什么用?”

    村集体没收入,张广新决心自己出钱,让家乡彻底变个样儿。

    张广新认为,排水设施建设是最基础的工程,只有解决了排水问题,把“里子”做好,道路硬化、绿化等“面子”工程才能跟进。为此,他出资400多万,把建排水设施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号工程”。

    建设中,他亲自绘制施工图,做好每笔工程预算,材料精确到一块砖、一方土,道路勘测精确到分米。 2014年6月开始,他天天守在施工现场,用3个月时间建成了长1.2公里的排水设施。

    随后两个多月,他又为村里新铺5800米村路,硬化14500平方米路肩,栽种1100棵绿化树,种植500平方米冬青。

    71岁的老人,5个多月时间,天天盯在施工现场,累出了病他也硬撑着,直到去年11月底全部工程竣工,才去北京医院动手术。

    多年的建筑经验,使张广新对乡村建设有新的体会:农民的幸福不是住在高楼大厦里,把城市的风景直接克隆过来,就不是农村了。比如,农家在屋里做饭,缺葱花了,去菜园掐根葱就回来了,这才是农村,才是农民想要的幸福!

    为此,他下决心建设能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深情的古老枣林、古柳河那片绿水、孩提童年的记忆……他说:“要把我们的作品轻轻地放入大自然,让村民们既享受大自然的田园风光,还过得上城市居民的生活。”

    为了保留100多亩“百年古枣园”原生态,他多次调整施工路线;他还将村民家中的石碾、石磨、牛轴等老物件收集起来,复原、展览;村北入口处他挂上书写“厚德载物”的牌子,在文娱广场安放“仁义礼智信”的石碑;村内街道建有以“勤俭持家、团结邻里、克己复礼”为主题的文化墙;他以“乡愁记忆”、“游园长廊”、“百年枣园”、“逍遥柳园”、“朝阳乐园”等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名字为村里景点命名……

    在张广新看来,自己从这片土地走出去,现在回归乡村,回到父老乡亲们中间,无论为乡亲们做些什么,都是应该的。“老一辈告诉我要秉承孝道,它的含义很广,不仅是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更要孝敬生养自己的土地、父老乡亲。”(文/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戴绍志)

    【网友评介

    网友@幸福的手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为了家乡百姓幸福,5个多月时间,天天盯在施工现场,等到工程竣工,才去北京动手术。这样无私的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相关新闻

沧州黄骅张广新: 斥资上千万“反哺”家乡

2015-10-16 15:49:43

秉承祖训“做一个全村用得着的人”,30多年前,他率领家乡的一帮泥瓦匠,从一个小建筑队干起,做成今日的建筑集团公司,坐上沧州黄骅市建筑行业的第一把交椅。古稀之年,公司交给年轻人去打理,他回归故里,斥资上千万元反哺家乡,把家乡打造成“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张广新:全新意义的乡贤典范

2015-03-10 09:08:15

张广新是全新意义的乡贤典范,其典型意义已超越了一般意义的“好人”,是体现时代特征“四位一体”的典型模范。

留住乡愁美家乡 记黄骅市旧城镇小堤柳庄村村民张广新

2015-03-10 09:05:33

冬去春来,微风轻拂。3月6日,嗅着初春泥土的芬芳,记者来到黄骅市旧城镇小堤柳庄村。

相关搜索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314081840。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