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专题

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群体:扎根荒漠铸林海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11-28 17:16:47 责任编辑:李莎

    【人物名片】

    自1962年2月建立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人历经52年的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在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零下1.4摄氏度,最低气温超过零下43摄氏度的高寒区内,成功建造出总面积112万亩、资源价值超153亿元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为京津冀及华北地区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该集体荣获“时代楷模”、“五一劳动奖状”、“河北省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

    塞罕坝,一个离北京直线距离不足200公里的地方,傲然生长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

    52年来,塞罕坝林场几代人,以改善生态、造福京津为己任,在高寒荒漠地区创造了世界上最大人工林海的人间奇迹,为京津冀及华北地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

    上世纪50年代,沙尘暴频袭北京。肆虐京城的粒粒黄沙,最主要的来源地是距京仅有180公里的浑善达克沙地。必须扼住这个风口!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拉开在塞罕坝建设大型林场的序幕。

    在流沙中植树,在荒漠上建房,塞罕坝人开始了漫长而又艰巨的工程。塞罕坝海拔1010-1939.6米,年均积雪7个月,年平均气温零下1.4摄氏度,年零下20摄氏度以下天数120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建设者们顶风冒雨,以苦为乐,艰苦创业,第一年就栽下了近1000亩树苗。

    在物质和技术几乎一片空白的条件下,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人坚持科技引导、勤于钻研、大胆创新、攻坚克难,先后攻克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一项项技术难关,取得多项科学技术成果——开创国内高寒地区机械栽植引进的樟子松技术;自主研发容器苗造林基质配方;创造三锹半人工缝隙植苗法、苗根蘸浆保水法、越冬造林苗覆土防寒防风法等技术;完成森林防火关键技术研究等6大世界林业尖端课题,部分成果填补世界同类研究空白……

    塞罕坝几代人把个人理想与林业事业、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选择着奉献。在塞罕坝,有许多座孤零零的望火楼,远离人烟,无电、无水、无路。在这些被人们亲切誉为“夫妻望火楼”里,塞罕坝人践行“为首都阻沙源”的神圣使命,默默诠释着护林员的无私奉献和真情付出。

    五十二载,沧海桑田。三代塞罕坝人用青春、汗水、智慧甚至血肉之躯,同土地沙化顽强抗争,将荒漠变为绿洲,把风沙挡在塞外,构筑了一道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的绿色屏障。塞罕坝人在140万亩的面积上,造出112万亩世界最大的人工林;以只占河北2%的林地面积,培育了全省10%的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增加到目前的80%,林木总蓄积量1012万立方米。

    塞罕坝的林子能阻住多少沙?国家气象资料表明,上世纪50年代,北京年平均沙尘天数56.2天;2002-2012十年间,北京春季沙尘天数减少七成多。巨大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为京津地区净化输送清洁淡水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文/郭东)

    【读者评介】

    读者胡振松:奉献、感动,这些词一股脑涌上心头。塞罕坝就是河北融入京津、服务京津、勇于担当的一个缩影。

相关新闻

相关搜索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314081840。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