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生建“覆兴坛”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4-12-12 16:51:04  责任编辑:李莎

学生在“覆兴坛”上系丝带 盛捷 摄

    中新网南京12月12日电 (盛捷)“寇能覆之,我必兴之”,77年前,时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指着被日军轰炸在校内的弹坑前如是说。12日,距离首个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国家公祭日仅剩一天,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师生将设计的近三米高,占地面积近二十平米的“覆兴坛”摆放在校内有着84年历史的大礼堂前,学生们纷纷在上面点上电子蜡烛,系上写着寄语的丝带悼念那些不能忘却的同胞。

    翻开东南大学的校史,1937年8月15日,日军第一次轰炸南京,向国立中央大学投弹扫射,弹中图书馆和实验学校大门;8月19日,敌机二次轰炸,校内落弹7枚,炸死校工7人,大礼堂、女生宿舍被炸;8月26日,中央大学第三次遭到敌机轰炸,弹中实验学校……校长罗家伦指着弹坑,愤怒而坚定地对师生们说:“寇能覆之,我必能兴之!”

    此次设计的这个覆兴坛,高近2.6米,宽度5.4米,长度3.6米,由320多块木板组成,全木质结构。据介绍,这是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韩晓峰老师指导设计,经由同学们亲手搭建在底层设计采用中国传统木工挖槽榫卯的设计方式,设计出为榫卯卡接的十字平面;在上层搭建中采取横竖交织的搭建方式,为木料横纵搭接形成的可供人站立的门拱。

    “以‘覆’哀悼缅怀逝者,痛思社稷之耻辱;以‘兴’激励来者,展望国家之未来”,作为覆兴坛的设计者之一今年大三的王子睿详细说明,从顶部和侧面来看,这座覆兴坛呈十字结构,其思路源于齐康老先生设计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期建筑中的十字碑;从正面来看,这座覆兴坛造型呈坛状,同时更像两只手掌形成拱状,仿佛是一双呵护着梦想与希望的温暖手掌。

    “覆兴坛表达了东大师生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纪念和哀悼,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同心协力的爱国情怀”,王子睿感慨。

    木质的“覆兴坛”放在84岁的大礼堂前,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碰撞,“覆兴坛”上的木条系着写有学生寄语的丝带,“今天的生活来自不易,珍爱和平”,“希望世界和平,勿忘历史”……

    “为了追忆逝者,缅怀英灵;是为了铭记历史,祈愿和平,更是为了以史为鉴,立志明誓,在对历史的铭记中探寻更强大的前进动力”,东南大学副校长刘波希望青年一代以其责任感与使命感,将自身感情融入中华民族的大情怀之中,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民族的梦想与未来相结合,志存高远,立足当下,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努力。

相关新闻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讲述当年经历(组图)

2014-12-12 16:37:01

  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一天,日军到金陵女子学院文理学院难民收容所,薛秀英大哥薛裕贤和表哥郑厚庆被押上卡车拉到下关江边集体射杀。
  1938年农历二月廿二日,周粉英在如皋白蒲镇被日军抢走,强作“慰安妇”惨遭蹂躏达三个月之久。

探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子敬

2014-12-12 16:34:50

    刘子敬说,由于手上没有老茧,侥幸逃过一劫。为躲避日军保命,刘子敬来到南京避难区,“避难区很大,跟我一样的人很多,大部分是来不及逃出南京的”。

安徽姑娘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建民间资料库

2014-12-12 16:23:30

  每次探寻回来,文心都会将老人的故事传到网上,“慢慢地,会有网友给我提供幸存者的信息,一些研究学者也会提供线索给我。”三年,她找到了近90位幸存者。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