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动态

一位七十六岁党员眼中的赶考观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10-29 16:13:01 责任编辑:李瑾

    早在六十四年前,我们的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就说是要“进京赶考”;而在六十四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强调“赶考远未结束”。由此可见,“赶考”应该是我们党、是我们的党员长期以来,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所必须保持的一种心态、一种自觉的意识,一个行动上的指南。说起“赶考”,我们大家并不陌生,因为一个人从上小学开始,一直到走向社会,甚至到了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之后,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考试,都要接受各种各样的考验。每个人在赶考的时候,既兴奋又激动,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同时又严肃紧张,甚至是诚惶诚恐,生怕自己不能交出一张满意的答卷。我们很多共产党人走在“赶考”的路上,肯定也是这么一种复杂的心情。而我们平时做好每一项工作,就像是在一张试卷上答题,必须全力以赴、聚精会神,稍一疏忽就有可能出纰漏,就可能丢掉不该丢的分数,就有可能让自己落后,进而把整场考试考砸。而人民群众就是掌握着分数的判卷老师,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就是我们这些考题的标准答案。如果我们的答卷在人民群众这里过不了关,那没别的说的,我们的工作也肯定及不了格,我们也就自然失去了合格证。

    我是一名有着四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了。一九五八年我光荣地应征入伍,随后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党组织当中的一个分子。一九八三年,在结束了多年的军旅生涯后,我转业回到地方工作,曾经在县法院、县人大等部门担任领导干部。一九九八年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至今已有十六年光景了。但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身体力行的参加党组织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余热。同时也积极关注的党的事业的发展、党组织的建设、年轻党员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个进步击节叫好。从整体上感觉,我们的党组织、我们的现实社会是在不断上升、不断进步的。但令我们感到遗憾的是,曾几何时,在一些人的身上、在一些事情的办理过程中,过去的那些好传统少了,淡了,有的甚至无影无踪了。最让我们看不下去的就是有些人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传统,办公室装修越来越豪华,屁股底下的车越来越高档,嘴里叼着的烟卷、喝着的美酒也越来越昂贵,有时候一听人们报出价格就会把我们这些老同志吓一跳。那哪是什么烟酒啊?简直就是要人命啊!这不就是变着法儿败家吗?这不就是拿着祖宗的基业闹着玩吗?

    要说社会发展了,经济上也富裕了,生活条件也好了,在花钱方面大方一点也是应该的,但钱还是应该花在工作上,花在正道儿上。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把我们的干部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些方面花钱没什么不可以的。可要把钱都花在吃喝享受上,花在你和我、我和他的攀比上,甚至像那些“崽花爷钱不心疼”的富二代们一样呈勇斗富,那就让人感到心里不是滋味了。那些被浪费掉的公款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那可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这么糟践真能心安理得吗?记得过去我们那会儿出差或下乡也要吃饭,谁也不可能走到哪里就把锅碗瓢盆背到哪里,但那时候吃的都是家常便饭,一般还都是谁的职务高谁请客,领导的收入相对要比一般工作人员高一点嘛!可是后来呢,大肆浪费公款不说,还越来越不往人上学,有些人简直就是不吃一点正经粮食了,什么贵吃什么、什么稀罕吃什么,什么珍稀就吃什么,还尽弄一些一般人意想不到的吃法和玩法,他们的做法不光是坑爹,还坑党和人民啊。我觉得像这样的人,根本就没有“赶考”的观念,更不知道什么是“赶考”,而像他们这样,即使是勉强出现在了考场上,也不会得到让人们满意的分数,甚至想不得负分都难。

    然而,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后,我们欣喜地看到,自从“八项规定”出台和反对“四风”活动开始后,尤其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很多过去肆无忌惮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形象的人,或者受到了相应的惩处,或者已经有所收敛。我们党的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又逐渐恢复了过去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而从媒体上所显示出来的数据来看,三公经费正在以火箭般的速度急速下降。当然,在我们的工作当中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有些甚至需要下大力气进行纠正,但是目前的表象上来看,我们的干部队伍、我们的党员已经有了一种“赶考”的样子。他们在人民群众间的威信又重新树立起来,我们的干部、党员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更加紧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更加兢兢业业,也更为勤奋努力。以这样积极的心态去“赶考”,最后肯定能够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也会书写上浓重的一笔。作为一名七十六岁的老党员,我愿意尽自己所能发挥余热,与我们的党一起去“赶考”。

    (作者:杜连凤)

相关新闻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