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专题

中国最高领导人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方向

来源:新华网  2014-10-16 22:49:28  责任编辑:李莎

    新华网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刘欢刘斐王建华)文艺创作“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5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分析人士指出,习近平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中国文艺工作如何开展“指明方向”,讲话紧扣“人民”与“时代”,强调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阐述了在市场经济新时代中国文艺工作的发展政策和路径。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艺工作者的作品不能过度庸俗、低俗、媚俗,而应超越视听感官的生理快感,将其升华为直抵人内心深处的精神美感。

    网友“RetroCatdoll”说:“生活需要正能量,至少这样可以时刻告诉自己:我的底线是什么。”

    习近平的讲话这样阐述了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路径——“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出席座谈会后表示,艺术要为人民服务,艺术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社会生活、人民大众,人民大众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和源泉,这实际上是新时期文化艺术工作的一个指导思想、一个具体部署。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认为,作品在时代性和人民性上统一,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统一,构成了许多千古名篇和佳作,使得文艺的发展能够反映时代的发展,因此文艺工作者应该去更多地感受这个时代,更多地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使自己创作的作品能够更宽阔更有深度地表达这个时代的内涵。

    “以人民为中心”“无愧于时代”,是习近平重要讲话的关键词。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中国当前所处的时代让人民享有了更多当家做主的权利。只有创作出更好更多的反映人民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才能反映出这个伟大时代的图景。

    对“人民”和“时代”的关注,在中共成立以来历次领导人对文艺工作的指导讲话中一以贯之。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发表讲话指出,“无论高级的或初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邓小平要求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表演艺术成果。

    在中国文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文艺形式,创作出无愧于我们时代、无愧于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的优秀作品来。

    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奋力开创文艺发展新局面。

    在这些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进步、与人民共命运,为民众奉献了大量思想内涵丰富、艺术品质上乘的精神食粮,对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出席座谈会后表示,习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对当前的文艺发展和繁荣,对中国梦的实现,都将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汪玉凯说,与治国理政整体思路一脉相承,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讲话,也是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体现。“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正从政治领域辐射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他指出,习近平的讲话将产生鼓舞和引导作用,进一步凝聚智慧和力量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促进更好更多的反映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问世。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