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专题

挂云山阻击战:全民战争的胜利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9-30 09:42:20 责任编辑:李莎

    燕赵都市报记者胡印斌/文 陈建宇/图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也是这样一个秋天,也是一派草木由绿转黄的山野。

    74年前的1940年9月6日,100多名抗日军民将一腔热血洒在秋天的山野。那是百团大战中一场有名的阻击战,挂云山阻击战;那也是中华民族在争取独立的抗争中的一曲慷慨悲歌,歌中最高亢的部分则是吕秀兰等六壮士纵身跳崖的壮烈背影。

    牺牲的烈士中,有晋察冀抗日战士,有游击队员,有青抗先(青年抗日先锋队的简称),有儿童团,还有道观的道士。尽管在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淘洗中,关于挂云山阻击战的叙述,高度凝练为“六壮士”的纵身一跃;尽管在整个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谱系中,“六壮士”的事迹并不昭彰。但在挂云山这片土地上,人们朝夕与烈士为伴,绵亘传承,不能忘怀。毕竟,那个时节,家家户户都有人参与抗倭,家家户户都有人为之殉难。

    于挂云山下井陉县威州镇三峪村而言,全民抗战不是概念,不是历史,不是尘封的往事,而是惨痛的屠杀,是慷慨的赴死,是血淋淋的亲身经历、家族记忆。

    记忆:村里的年轻人都参加了“队伍”

    9月19日,一个明朗的日子,记者来到三峪村。沿路掠过关停的小水泥厂,簇新的小学校,服色鲜艳的骑行者,更多的还是泛黄的玉米、依然绿绿的山坡沟谷。

    “清江一曲绕村流”,一条冶河,环抱了这个太行山深处的村庄。当然,清江已然难觅,河道的模样、泄洪的功能还在。跨过河道,就来到90岁老人李绪绪的住处。老人精神还好,扶杖而行,从黑洞洞的石头房子走出来,坐到了厢房门口的石阶上,“没事,老人习惯坐台阶。”随行的人说。

    打仗那年,李绪绪刚刚16岁,是村里的“青抗先”队员。“青抗先”是青年抗日先锋队的简称,当时很多抗日战士都是循着“儿童团———青抗先——— 民兵”这条道路,进入八路军的队伍中的。李绪绪也不例外,1940年参加青抗先,1946年参加游击队,1947年参军,做晋察冀六纵野战二旅6团团部通讯员,1951年退伍返乡。

    挂云山阻击战中,青抗先李绪绪他们的装备很简单,只有一把一次发射一发子弹的盒子枪,几把大刀,还有就是手榴弹。“我先后扛了四箱手榴弹,扔手榴弹。”“枪声响了整一天,到处都是鬼子。”“村里死了很多人,山上到处都是死人。”李绪绪后来随一部分乡亲转移到卧狼垴北壁半山腰的白云洞内,才得以幸存下来。

    现在李绪绪一个人住在老宅里,同在村里的闺女给送点饭,他白天在外边石头上坐坐,日子也就过去了。

    被问及有什么待遇时,老人摆摆手,1963年发大水,退伍证丢了。“什么都没有了。”老人说。原来,老人所说的“什么”不光有退伍证,还有党员关系,这样,他就不能享受国家给解放前老党员的补贴。现在他只有每个季度450元的低保。

    当在场的村支书温江林表示要帮他到有关部门查找查找时,老人说,不好找了。温江林说,找起来确实有难度,三峪村原先归建屏县,后来归获鹿县,最后划到井陉县。而建屏县也撤销并到了平山县,获鹿县改成了鹿泉……行政区划一改再改,能不能帮助90岁的李绪绪找回退伍军人的身份和党员关系,没有把握。

    同样90岁的老人高俭,脚步硬朗,口齿清楚,甚至都不用扶杖。他的党员关系没有断掉,所以每年能够领到3000多元的补助。

    当年打阻击的时候,也是16岁的青抗先高俭在山下,“死的人太多了。”“阻击是死任务,100多号人都牺牲了。”

    三峪村村主任康树成说,那时候村里的年轻人都参加了“队伍”,能干什么工作就干什么,没有闲人,这就叫“全民抗战”。他的父亲也是青抗先,后来被鬼子抓走,弄到井陉煤矿下井,因为年龄小,人机灵,才瞅空子跑了出来。

相关新闻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