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望都村民用吊挂展示传统家风和对祖国的热爱

来源:保定晚报  2014-03-31 08:31:13  责任编辑:张娜

望着自己挂在街头的小吊挂,王连生总有一种自豪感。

联排的小吊挂给胡同里增添了不少节日气氛。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采访多位知名人士、企业家、作家和普通民众,引发公众对“家风”的关注与热议。在保定望都县小西堤村,村民王连生用小吊挂的形式,将自己对传统家风和对祖国的热爱展示在胡同里,在小小村子传递正能量,一干就是30年。

    2月13日下午,在望都县小西堤村王家胡同,一串串的吊挂横在胡同上空,让普通的农村胡同仍保留着过年的热闹和喜庆。而这些吊挂的意义,远不止热闹这么简单。

    谈及写小吊挂的初衷,64岁的村民王连生告诉记者:“最初就是爱好写字,也想过年凑个热闹。写些什么呢,就从写党的精神、传统观念和美德开始……”

    从糊灯笼到小吊挂

    从传统价值观到党的精神

    上世纪80年代初,30出头的王连生在老家门前挂上了几个灯笼,“当时就写‘为人民服务’、‘劳动最光荣’这些东西。后来呢,随着时代变化,慢慢开始写‘实现四个现代化’、‘计划生育好’这些党的精神和政府号召的标语。”

    到了现在,岁数渐大的王连生开始将农村朴素的价值观念写出来,形式也变成了小吊挂,只因糊灯笼太麻烦。“勤俭持家、家和万事兴、为人处世莫生气……虽然社会发展了,经济条件好多了,可我觉得这些老辈子传下来的观念不能丢,这些好的老家风更应该珍惜。”

    胡同孩子从小耳濡目染

    长大很多有出息

    在胡同里,记者碰到了29岁的赵克。说起这些小吊挂,而今大学毕业在易县山区教学的他告诉记者,打小他就和胡同的孩子们一起挂这些吊挂。

    “那时候小,一到年根就跑到王大伯家里边。他写一条给我们念一条,然后我们就挂出来。大家伙热热闹闹的,你扶梯子我钉钉子,他上去挂,小伙伴们团结协作,挂这些小吊挂时特别高兴。现在长大了一想,最初的爱国教育和孝老爱亲教育,就是那时候打下的基础。”

    对此,28岁的大学毕业生王光明非常认可:“什么反对浪费、读万卷书、见钱眼莫开……这些在我刚懂事的时候就接触,都渗到我血脉里了,慢慢成了我们家的家风。”

    在这个有51户的小胡同,30年来出来30多位大学生,学历最高的是研究生。而今,这些学生有的成了创下千万身家的企业家,有的成了县里重要部门的干部,还有人成了医生、教师,在不同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家风传出胡同传向全村

    春风化雨润人心

    30年坚持,对王连生而言一点也不是负担:“每年挂这么100多条,我从大年三十前一个礼拜就开始写,一共2000多字,虽然笔废了不少,但每年40块钱也就够了。”

    别小看这些小吊挂,随着王连生的坚持,这些通俗易懂、有味有嚼头的小吊挂越来越受到胡同村民的欢迎。胡同村民尚全占说,自从王连生开始挂这些东西,每年带孩子看这些小吊挂成了固定节目——“跟春晚似的,就当给孩子上家庭教育课。”

    “还别说,一些对老人不孝、爱耍嘴皮爱吵架的人,看完后暗地里就把这种不良行为改正了。乡亲们时时检点自己,让自己行得正。”村党支部书记李铁林说。随着小吊挂越来越受欢迎,村里一些别的胡同也开始挂这些喜庆热闹又有教育意义的小吊挂。而今,这些传统价值观念随着小吊挂深入民心,左邻右舍相互信任了,全村洋溢着一股积极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