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老人患病养子想骑摩托车 爱心人士送去电动车

来源:北京晨报  2014-03-29 23:18:11  责任编辑:常方圆

卖花老人养子

    昨天,本报以《不忍心看病 花钱养子连哭两次》为题继续报道三里屯卖花老人的故事,文中提到老人养子郭成刚讲述梦想,希望能像正常人一样骑摩托车。昨天清晨,曾被网友误解为“丐帮帮主”的男子来到老人家中,替老人刮了胡子并送去了一辆崭新的电动三轮车。

    昨天下午,北京晨报记者来到老人家中时,老人正和外甥一起装车,准备出发卖花,而养子郭成刚在把玩一辆崭新银白色的电动三轮车。北京晨报记者观察到,老人把胡子刮了,显得年轻干练了许多。

    据老人讲,这是昨天自称“峰哥”的人送来的车。“他说自己姓王,不但送来了车和一件外套,还给我刮了胡子。外套我叠起来收屋里了,怕干活给弄脏了,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谢谢人家了。”

    北京晨报记者随后联系到王先生,他表示,车对孩子来说代表希望,“这个孩子很善良,一心要报答父母,看了报道得知他不想浪费钱做手术时,我就想必须要给他买这辆车。”王先生说:“我知道孩子患有癫痫,在没治好病之前不能骑车,但车是一个示范,让未来和美好看得见也摸得着,能激发他的勇气配合治疗,放下包袱,我祝福他早日恢复健康。”

    专家分析

    社交网络扩大了传播感召力

    为何三里屯老人为儿治病卖花一事在社会中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传播学专家表示,在公民新闻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个人发布的消息在社交网络中可能更具感召力,而社会学家认为根本原因还在于老人救子故事本身感人。

    传播学专家

    微信传播示范作用强

    由故事、照片热传社交网络到多家专业媒体介入报道,三里屯卖花爷爷最终获得爱心援助。从网络传播角度分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副教授刘津认为,如今随着公民新闻业的发展,普通人也可以随时随地拿起手机相机发布消息,这种经由个人微博、微信平台传播的消息在一定程度上感召力更大。她解释称:“因为人们有时会怀疑媒体是刻意煽情所为,宁愿相信个人发布消息的真实性。”再往细说,微博如同一个大广场,人们彼此相对陌生,而微信中的人际关系相较更为紧密,鼓动示范作用也会更强,“你看到亲朋好友行动了,自己效仿就有动力。”

    刘津表示,尽管社交媒体和专业媒体成功帮助卖花爷爷以及井居人让人欣慰,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一方面人们反复接触类似信息会产生麻木和厌倦心理,难保多次之后还有人相信并愿意行动,甚至不排除个别人利用善心行骗的可能;另一方面,由此发动的捐助大多是暂时的,一次性的,要解决这样一批人的长期生存问题,还是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