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公车改革:“钱袋”扎紧、监督跟紧

2014-03-06 17:31:0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谭剑、赵仁伟)公车私用司空见惯、公车超标屡禁不止、公车特权横行无忌……怎样治理“车轮上的腐败”?既是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也是一道必须解答的改革难题。

    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意味着酝酿已久的公车改革已摆上了本届政府今年的工作日程。从20年前首次提出,到如今的正式“启动”,政府工作报告中短短十个字表述让公车改革这一“老话题”迅速升温。

    扎紧“钱袋子”才能管好“车轮子”

    中南财经大学教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曾是第十、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公车改革,在得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时,叶青连用了两个“太好了”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铜陵市市长侯淅珉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正提出启动公车改革“得民心、顺民意”,体现了本届政府敢啃硬骨头的坚定决心。

    在去年11月份对外公布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提出,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

    侯淅珉认为,只要方案合理,公车改革完全能够达到预期目的。以铜陵为例,自2009年在市直机关全面推动公车改革,取消了一般公务用车。从实际效果看,每年节约日常经费30%以上。而据叶青测算,在全国范围取消公务用车后,每年可节约支出一千亿元以上。

    扎紧“钱袋子”,才能管好“车轮子”。全国人大代表陈舒说,车改要跳出“越改越多、越改越乱”的怪圈,取消一般公车固然是治本之策,但也要防止一些地方采取货币化补贴走样变调,致使“车补”成为“变相福利”。

    代表委员们建议,在减少公车绝对数量的同时,要加强对公车支出的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消除“隐形特权”要敢于“革自己的命”

    “一分的决策,九分的执行。”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经信委副主任胡树华认为,铲除附加在公车上的种种特权,必然会触及既得群体的利益。

    代表委员认为,虽然党中央、国务院已经为公车改革确定了大的方向,但在执行层面,车改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各级党委政府有没有“自我革命”的勇气。

    2013年,湖南长沙市交警部门分两批曝光了大批“最牛违章公车”。被曝光公车中,不乏一些“强势部门”的公车。其中违章次数最多来自长沙市某县编办,违章次数高达238次;而来自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一辆牌照公车,以违章次数67次高居在省直部门中高居“榜首”。

    据记者调查,违章公车之所以横行无忌,就在于交通处罚“罚民不罚官”已成为一种潜规则。据交警部门一位内部人士透露,湖南中部某县曾专门召开常委会,强令交警部门免除全县违章公车80%以上的罚款。

    代表委员们认为,正因为这种根深蒂固的特权意识在撑腰,大大小小的公车才得肆无忌惮。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后,虽然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区都取消了特权车牌,但特权思想并没有因此消失,公车特权大有由公开转为隐蔽。据一些基层交警反映,官车转民牌后,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要牢记领导车牌号,以免执法时“误伤”。

【责任编辑:郭凯】 公车改革:“钱袋”扎紧、监督跟紧
河北新闻网
News
河北新闻网
http://zhuanti.hebnews.cn/2014/2014-03/06/content_3817191.htm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