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 | 政务 | 时评 | 国内国际 | 原创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热点 | 财经 | 好人墙 | 历史 | 专题 | 博客 | 图库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投诉
独家直击 热点评论 直播页面 网友祝福 微博互动

2012年3月,90后大学生张珊珊与浙江嘉兴一名白血病女童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她瞒着父母、老师,放弃求职“黄金期”,留在学校专心准备捐髓。5月29日,张珊珊成功捐献203克造血干细胞,让远隔千里的患病女童重获生机。她的善行引发社会各界对“道德90后”现象的强烈关注,以张珊珊为代表的“道德90后”群体被评为“2012年度河北十大新闻人物”。今年5月底,接受骨髓移植后一直恢复良好的浙江女童突然出现病情反复,急需进行淋巴细胞移植。得知这一情况后,张珊珊当即表示愿意为患病女童二次捐献。

【善行河北】走近捐髓救人的“90后”女孩张珊珊

  7个小时前,张珊珊正躺在省二院血液采集室的病床上。测量血压、检查血样……半个小时的准备工作完成,两根软管分别插在了珊珊的左右臂弯上。

“道德90后”张珊珊决定为白血病女童二次捐献

  2012年3月,即将从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毕业的90后大学生张珊珊,与浙江嘉兴一名白血病女童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5月29日,张珊珊成功捐献203克造血干细胞,让远隔千里的患病女童重获生机。她的善行被本报率先报道后,引发社会各界对“道德90后”现象的强烈关注。以张珊珊为代表的“道德90后”群体被评为“2012年度河北十大新闻人物”。

二次捐献河北第一人李欣欣:希望明天张珊珊一切顺利

  2006年12月,当时是河北经贸大学学生的李欣欣为北京一位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来这名患者复发,正上大四的李欣欣又于2008年4月10日捐献淋巴细胞,因此她也成为河北省首例二次捐献者。
    “我现在身体很好,结婚生子,一点没妨碍。”记者今天辗转联系到李欣欣时,她告诉记者,2008年毕业时,她考上了大学生村官,至今一直在邯郸县兼庄乡东耒马台村担任村主任助理。

张珊珊捐髓挽救白血病女孩

  “自己的骨髓可以救别人一条命,即使吃点苦,也值了!” 5月29日,22岁的大三女生张珊珊在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光荣的成为河北省第115位捐髓志愿者。她的骨髓将用于挽救浙江嘉兴一名12岁的白血病小患者的生命。
     张珊珊出生于1990年,是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2009年10月,她报名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今年3月,张珊珊接到通知,得知自己与浙江嘉兴一名患白血病的12岁小女孩配型成功,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捐献。由于担心父母阻拦,她向父母隐瞒了捐髓的事情。“全国只有我和她配型成功,这也是一种缘分,过几天再跟父母说,相信他们能理解的。”
    5月29日,经过6个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张珊珊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俗称骨髓)。

  • 1
  • 2
  • 3
  • 4

张珊珊,她用行动诠释人性美

    一个人需要一种品格,张珊珊的行为就是这种品格的践行者,这种品格叫高尚;一座城市需要一种精神,张珊珊的行为就是这种精神的生动演绎,这种精神叫善良。张珊珊,一个普通的90后学生,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性美的光辉。

    当车轮从“小悦悦”的身体上碾过,18名路人仿佛若无其事时,人们震惊了,为何他们会如此冷漠?可是,人们看到了抱起她的陈阿姨,一位捡垃圾的普通妇女,人们又惊讶了,这不正是善良之举么?有人在驾车撞人后,可以凶残地将对方杀害,可是他被推上了法律的审判台,遭受着舆论的谴责,他是丑恶的;有人在面对溺水老人时,可以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嘴对嘴进行人工呼吸施救,可是她受到了社会大众的赞美,她是美丽的。当你的骨髓与一位白血病患者匹配的时候,你能不能像献血一样从容伸开双臂?可是,“悔捐”现象不是没有发生过。

    有媒体曾经报道,在骨髓捐献过程中,初配成功后志愿者反悔率达20%,其原因主要来自于家庭反对。但是,22岁的大三学生张珊珊没有退却,而是担心父母阻拦,特意向父母隐瞒了捐髓的事情,将“造血干细胞”捐献给一位12岁的白血病患者,成为河北省第115位捐髓志愿者。

    张珊珊是勇敢的,更是善良的,她用自己生命里的“造血干细胞”让另外一个人的生命得到延续。如果一个人不计个人得失与安危,帮助他人,甚至给另外一个人以生命,那么,这个人得到任何赞美都不为过。因此,张珊珊是幸福的,是美丽的,是高尚的,是伟大的。

    诗人北岛在《回答》中曾写下名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是的,人,可以很渺小,很卑微,也可以很高尚,但不可以可恶,更不可以卑鄙,而我们恰恰找到了一个高尚的榜样——张珊珊。我们不一定都要去捐髓,不一定都要去献血,但我们可以做丑恶的减法,让心灵的善良多一些,我们也可以做冷漠的除法,让内心的热情多一些,

    一个人的骨髓,两个人的生命。张珊珊注定写下了人生路上的一段美丽的传奇,而未来的我们,应该去干点什么呢?

捐髓救人,蕴含人间大爱

    然而看似简单的举动中却充满着深刻的内涵,蕴含着无尽的人间大爱,这,是一个看似柔弱的90后小女孩所做出的重大选择,让人对张珊珊顿时有了全新的认识。

    诚然,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一些“80”后“90”后们,多为独生子女,几家人看着他们成长,真的是生在福中,活在爱里,没吃过一丝苦,没受过一点罪,完全是在蜜糖里浇灌出来的一般,都是被宠爱的对象,往往被认为溺爱过多、受到挫折太少,得到的太多,而付出的太少,因而,大多娇生惯养、好吃懒做,贪图享受、自私自利。这似乎是一种思维定势,难以改变。世人所不齿的富二代、官二代们当中,就有着这些“80”后“90”后们的影子。

    而《河北日报》中报道的这位张珊珊同学,却一反人们传统中的形象,尽管在家里也是被疼爱的对象,被溺爱的千金,但是,她却毅然捐出自己203克造血干细胞血样,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了救助从未相识的远在上海的一个“00”女孩。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小事中却演绎着人间大爱。

    张珊珊同学捐骨髓的过程一直对外保密,甚至自己的父母也不知晓,因为她怕父母担心。这充分体现了张珊珊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善待他人的良好心理状态。这充分说明,她已不再是小天地、小圈子、小家庭中的小皇帝,而是一个能够融入社会、融入集体的社会人,这是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须的。

    其实,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对血液、对造血干细胞的需要远未得到应有的满足,而且缺口很大,以至于卫生部长亲自带头献血来向全社会呼吁,积极倡导献血活动。在这种形势下,张珊珊同学以自己的举动为全社会带了个头,履行了一个公民的义务,体现了对社会的关爱、对病人的关爱,更体现了一个普通“90”后的人生价值,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写了人们对“90”后的印象。

    但愿张珊珊同学不只是一个人在行动。我们相信无数的“90”后们会以张珊珊为榜样,为社会的发展与繁荣、和谐与进步写下属于自己的美丽篇章!

张珊珊“二次捐献”,一等楷模

    “为了帮助那个从来没见过面的小妹妹再次渡过难关,我愿意再捐一次。”今天下午,曾在去年捐髓救助浙江白血病女童的“道德90后”张珊珊,首次向本报披露了她藏在心中的“小秘密”:为第二次挽救患病女童的生命,她将于近期义务捐献淋巴细胞。(《河北日报》6月17日)

    平心而论,义务捐献一次淋巴细胞,就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再捐献一次呢?这应该是许多人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然而,“道德90后”张珊珊却正在尝试为人所不敢为之事。“二次捐献”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救助那一名素未谋面的小妹妹,更在于,在出现了诸如小月月事件而导致“道德很丰满而人心很骨感”的现实背景之下,她鲜明地扬起了一面大旗,旗帜上写着“关爱”“奉献”等醒目的大字。

    在这面大旗的召引之下,必然有许多人深受感动,并且,“带着感动出发”!也许,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今年广西高考的作文,“捡到手机之后”,拾主之所以归还手机,关键就在于,他“发现机主刚刚给庐山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进而想到,“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一次捐款尚且如此,两次捐献淋巴细胞呢?这就像一枚冲天水中天的巨石一样,必然在众人的心底深处,激起层层涟漪。这就是“奉献爱心”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对此,媒体也理应大张旗鼓予以宣扬。

    眼下,不管是主流媒体还是非主流媒体,都不约而同的呈现出一种“吐口水”“砸砖头”的风气,好人好事,说得遮遮掩掩;而一旦遇上一些值得吐槽之事,则是全力以赴。这是一种极其病态的社会风气,面对“二次捐献”这样的事迹,轰轰烈烈的宣传,恰逢其时。

    媒体之所以如此遮遮掩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人总觉得,捐献淋巴细胞什么的,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严格来说,这确实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问题是,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哥伦布在发现新大陆之后,一些人也是叽叽歪歪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要是让我去做,我也能发现。哥伦布微微一笑说,先生们,关键是我做到了!是的,捐献淋巴细胞,对于“道德90后”张珊珊来说,其伟大之处,正在于,她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而且还能做到“二次捐献”!二次捐献,一等楷模,她,当之无愧!

于治国:"道德90后"凭啥让时代为之驻足?

    有些人总是抱怨:现在的人啊,怎么越来越不懂得尊重、行善、礼貌了,这社会怎么啦?然而,看到张珊珊这位“道德90后”的典型,有谁不为之动容?有谁不为之树起大拇指?又有谁不为我们的下一代而感到自豪、放心和欣慰?

    是的,以张珊珊为代表的“道德90后”群体被评为“2012年度河北十大新闻人物”后,时代为之驻足,赞美声为之响起,原来的一些不好的印象为之改变,善行义举已被传承、发扬光大。张珊珊的举动,不只是给了另一个陌不相识的人生的机会,而且,以凡人善举点燃了蕴含于每个人内心世界的人性之美、大爱之美、无私之美,这种美,以纯洁质朴而感人至深,发人深省,让一些假恶相形见绌、无处遁形。

    人人皆可为,但是往往却很少有人为。凡人善举的伟大就在于,他人没做,而你去做了。就这么简单,就这么举手之劳,就这么随意为之,可是,在这随意之间,体现的却是一种精神,一种风貌,一种见识,一种风骨,更是一种做人的境界,一种爱心的体现。

    诚然,无亲无故,不认不识,人在千里这外,但却毅然为之献出自己的骨髓、还有淋巴细胞,这平凡之中凝聚了多少感动,在这位被救助的浙江嘉兴白血病女童的家人心里,体验得最为深刻。此情此景,发生在一个“90”的身上,而且,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完成:瞒着父母、老师,放弃求职“黄金期”,留在学校专心准备捐髓,终于于2012年5月29日,张珊珊成功捐献203克造血干细胞,让远隔千里的患病女童重获生机。她的善行被本报率先报道后,引发社会各界对“道德90后”现象的强烈关注。

    是的,病痛不可怕,无情最痛苦。生活在现实社会中,谁都会有个三长两短,谁都会遇到些大事小情。面对突然而来的天灾人祸、伤痛事故,谁都需要温暖、关心、援手,哪怕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善意的提醒、一次微薄的帮助,当点滴爱心汇聚成爱的洪流,最终让困难者走出困境,重新回到原来的生活,这种体验便是人性中善的张扬,爱的激荡,给人以生存的勇气,超越的魄力。

    “道德90后”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透露出年轻一代率性而为、敢于突破、勇于作为的人格魄力,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很好地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和价值,颠覆了传统的偏见。自爱而爱人,无私而利他,勇为而不图回报,或许,这就是“道德90后”让时代驻足的最大看点。

珊珊送鞋——赴平乡特教学校侧记

    7月12日上午,“道德90后”张珊珊和网友们抬着两个装满爱心鞋的大纸箱,走进了平乡特教学校。

珊珊与河北新闻网网友为盲童捐鞋

    今天,90后道德模范张珊珊带领河北新闻网44名网友再次走进平乡特教学校,为这里的68个孩子带来爱心网友捐献的68双运动鞋。

河马小记者专访捐髓人张珊珊

    “好期待见到姐姐,我送姐姐一串佛珠,保佑她身体健康、平平安安”河马小记者贾昊霖激动地说。“我也是我也是,你们看看我的礼物。”

善行河北访谈—张珊珊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最美90后女孩”张珊珊捐髓救人的平凡善举感动了无数人,助人为乐从点滴做起,平凡小事,做多了便是“最美”。

张珊珊参加河北网民日志接力活动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我是张珊珊,在这次“身边的精彩 记录我们的1836天”河北省网民日志接力活动中有幸获奖。

【视频】张珊珊:生命高于一切

     2012年3月,即将从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毕业的90后大学生张珊珊,与浙江嘉兴一名白血病女童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

发送你对她的祝福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