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学院毕业生:青春无处不开花

来源:河北基层建设年网  2014-05-30 13:54:32  责任编辑:李莎

    但也有一个不得不想的问题,假如我现在是一个大学毕业生,我会去西部吗?假如我的孩子大学毕业,我会同意他去西部吗?可能,我不愿意去,也不会同意自己的孩子去。因为那里太遥远了,太艰苦了。哪怕收入低一点,房子贵一点,道路挤一点,我还是愿意留在大城市。因为这里不仅生活方便,而且机会更多一点,空间更大一点。

    而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谁去西部呢?保定学院支教群体的无私和高尚,也就在这一点。他们也是品学兼优的学子,也是父母疼爱的孩子,也有留在城市的机会,但听到国家支援西部大开发的召唤以后,他们调整了人生的方向,放弃了舒适的环境,打起背包,告别家乡,毅然决然地奔赴边疆,奔赴基层,奔赴艰苦,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我们应该感谢这些支教的学子,也应该感谢他们的父母。保定有这样一对夫妻,10年前,他们把女儿送到了新疆且末县支教;5年前,他们又把大学毕业的儿子送到这里。为了解除儿女的后顾之忧,两年前,夫妻俩也迁入到新疆且末县定居。一家河北人,变成了一家新疆人。

    生命能不能绽放,青春能不能开花,往往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岗位的选择,二是奋斗的方式。自己想去的地方,不一定需要自己;需要自己的地方,自己不一定想去。而只有把需要自己的地方,变成自己想去的地方,才能大展宏图,有所作为。每个人都在奋斗,但奋斗的环境、方式和效果却截然不同。相对而言,越是艰难困苦和无私无畏的奋斗,越容易磨砺自己的意志,爆发自己的创造力,感染他人并推动社会。

    李大钊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保定学院的支教者们,以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赢得了幸福和尊重。

相关新闻

保定学院传承“红二师”精神教书育人纪实

2014-05-29 09:17:35

2000年8月,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毕业生”的李桂枝,婉拒了多所内地学校抛来的橄榄枝,毅然和14名同学一起踏上了奔赴新疆且末的列车——保定学院大规模支教由此拉开序幕。几十年后的今天,传承“红二师”精神的保定学院学子因边疆支教,再次吸引了世人目光。

对话保定学院新疆且末支教毕业生群体:亲人是牵挂

2014-05-16 09:50:52

保定学院新疆且末支教毕业生群体:最牵挂的还是远方的父母,曾有过波动,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

保定学院支教群体荣获“巴州青年五四奖章”

2014-05-14 15:51:39

    5月8日,巴州团委、巴州青联决定,授予且末县中学保定学院毕业生群体“巴州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州青年向榜样学习,服务基层、践行梦想、乐于奉献。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