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重走“赶考”路心得体会

2014-03-06 15:17:35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3年11月18日,我参加了石家庄行政学院组织的公务员初任培训,并于11月25日有幸参加了重走当年毛主席从西柏坡进京的“赶考”之路。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乘车从西柏坡前往北平。在路上,毛泽东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在重走“赶考”路的旅途中,我们第一天到了西柏坡革命圣地,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和党中央驻地。西柏坡纪念馆集中展现了西柏坡的历史地位及深远影响。馆名是邓小平于1984年题写的。展览围绕“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一主题,以平山人民光辉的抗日斗争史为铺垫,解放战争为主线,重点介绍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故事。

    中共中央旧址位于西柏坡村东头,有房屋40多处。这里是当年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是中央领导人生活、工作的地方,它占地面积16440平方米。主要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的旧居,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等。

    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大门南向,分前后两部分。前院自西而东是董必武、毛泽东、任弼时、周恩来的旧居等。后院三间窑洞式建筑是朱德的办公室、休息室的旧址。大院西部、前后院之间,是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旧址。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位于毛泽东旧居西北部。就是在这里,党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为夺取全面性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央委员34人,侯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11人,共计64人。毛主席主持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极为重要的报告。这个报告提出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毛主席在报告中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全党同志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发了言。毛主席作了会议结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是结论的一部分。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相应的决议。根据毛主席的提议,会议作了几条规定:一、不作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两个务必”蕴含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新时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维护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民族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两个务必”强调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强调艰苦奋斗,其实质就是不要忘记人民群众,不要脱离人民群众,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因为始终强调和坚持了“执政为民”的崇高境界,西柏坡时期才有了“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感人场面,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我们在参观结束前,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门口,对着党旗庄严宣誓,决心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永刻在心,真正履行公务员职责,努力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第二天,我们来到保定唐县。我们首先来到淑吕村进行学习。淑吕村是当年党中央进京的头一站。我们到了淑吕村中当年毛主席住址附近,倾听了村民葛大娘的讲述。原来葛大娘一家是党的忠实成员,几代人都为了抗日壮烈牺牲,当年毛主席到淑吕村就是在葛大娘家房子里住的。但是,直到毛主席走了之后,葛大娘一家才知道在这里住的是毛主席,我们在这里得到了启示,牢记“两个务必”的宗旨,坚决做到不扰民,反映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护。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就要始终保持党的思想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纯洁。而保持党的作风纯洁,核心正是密切联系群众。紧接着,我们又来到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重读了毛泽东的著名文章《纪念白求恩》,通过学习,我们一定要立志做白求恩式的“五种人”。

    第三天上午,我们到达涿州三义小学,1949年3月24日傍晚,毛泽东和党中央到达涿县,当晚住在涿县城内粉子胡同路北的第四十二军军部,也就是如今的涿州市三义小学所在地。穿过校园前院,映入眼帘的就是毛泽东当年宿住的平房,如今这里已成为“毛主席进京驻涿纪念馆”。进入馆内,仿佛进入一间大大的课堂,正厅整齐地排列着黄色的桌椅,四壁是党中央“进京赶考”以及毛泽东在涿县的资料和图片。毛泽东在涿县,留下了一段带头严守纪律的佳话。毛泽东一行到涿县时,守城哨兵将其拦下,坚称“没有我们领导的命令,不管你是谁,就是毛主席来了也不行,我们要执行命令!”毛泽东对此很赞赏:“他们做得对,不要紧,可以等一等。”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到,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留宿涿县时,在非常简陋的环境里,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前半夜和涿县县委领导谈工作,后半夜同从北平赶来接应的叶剑英等人研究进京后的部署。这正是我们党艰苦奋斗作风的最好体现。在涿县,毛泽东给县委领导上了“执政第一课”:“工作千头万绪,先要从群众最需要的抓起”,要学会掌握城市工作规律,马上将被国民党军队强行赶至城外的市场迁回城区。

    下午,我们来到了掩映于古树翠竹之间的北京香山双清别墅。香山双清别墅,是党中央进京之后的临时驻地,同时也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共同构筑新中国框架的地方。从1949年3月25日晚开始,毛泽东就是在这里,日理万机、运筹帷幄,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谋划新社会的蓝图。此时,摆在毛泽东和党中央面前的是一张全新的“考卷”——如何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角色转变。从这一点看,“赶考”,远远没有结束,而是迎来了一个新的开始。

    在重走“赶考”路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深刻学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通过几代伟人的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美好的今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定。

    通过这几天的参观、学习,我深刻了解到:毛泽东提出的“进京赶考”,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赋予了它实实在在的内容。早在移驻北平之前,毛泽东就在发出“两个务必”号召的同时,在党内作出了一系列戒骄戒奢的具体规定。进城后,他本人始终饮食简单,衣着朴素,工作上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在“三反、五反”运动中,我们党坚决果断地严惩了包括刘青山、张子善在内的一大批党内腐败分子。这些做法,震撼全党、警醒世人,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惩治腐败、保持政治清明的决心。

    可见,保持“赶考”的心态,无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政治品质和精神境界。只有具备这种品质,才能在一次次考试中折桂,才能在一个个考场上从容应对。

    60多年过去了,毛泽东同志的“进京赶考”不当李自成,对于今天全党、全国来说,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事当极盛之地,必有阴伏之机”。今天,我们党的社会地位较之60多年前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然而“赶考”还在继续。新的环境对党员干部如何永葆党的好作风,展示党的先进形象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在工作中永远保持“赶考”的心态,常怀为民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常除非分之想,永葆共产党人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才能在各种复杂的局势面前不迷失、不懈怠,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向党和人民交出新的合格答卷。

    毛泽东把进京执政当做“进京赶考”,旨在提醒全党要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始终保持党的本色。在下一步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按照‚两个务必‛的要求,做到:

    1、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观念,增强公仆意识。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毛泽东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重要的实践在于认清职责,立足本职,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为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真正把本职当作党赋予每个党员的任务和使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践行,真正体现出共产党员的特点。

    2、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

    要加强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时刻牢记崇高理想和根本宗旨,时刻牢记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以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条件衡量检查自己,以一个称职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联系实际,刻苦读书学理论,学以致用,增强不断改造世界观的自觉性,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当前实际中的重大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

    3、剖析自己,虚心接受,更快进步。

    严于剖析自己,需要一些勇气和信心,但它是对自己高度负责的一种表现,剖析自己的过程是正确认识自己、深刻认识问题的过程,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具体行动,也是对自己的实际考验。正确地对待群众提出的各种意见,从群众意见中看清自己平常没有察觉或没有引起重视的缺点和不足,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才能使自己更快地进步。我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精诚团结,我们的各项工作一定能上一新台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党的事业无止境,“进京赶考”无穷期。只有始终保持“进京赶考”的精神状态,把每次“考试”当成新的起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旺盛的斗志迎接新的“考试”,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责任编辑:侯美杉】 重走“赶考”路心得体会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News
河北新闻网
http://zhuanti.hebnews.cn/2013/2014-03/06/content_3816528.htm
分享到

与"重走“赶考”路心得体会"相关的新闻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4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