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平山的河北梆子剧团唱进人民大会堂

2014-02-24 08:18:20 来源:燕赵晚报

剧团平均每年下乡演出300多场,特受百姓欢迎。 记者闫志国 摄

    燕赵晚报记者 黄蓥

    “村里人都爱看他们的戏,人家现在了不得,去了北京还上了央视。”这是平山县寺庄村60岁村民齐明华的话;“去年1月他们的《白毛女》在人民大会堂演出,演得特别好,今年1月他们的新戏《子弟兵的母亲》又在北京上演,好多媒体都报道了。作为平山老乡,为他们骄傲!”这是现在北京某公司工作的平山籍姑娘秦佳佳的话。他们说的就是如今在省内外声誉鹊起的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

    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成立于1970年,现有演职人员40人。2010年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他们克服困难,两年间排演出两部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在省内外具有较大知名度的文艺精品河北梆子现代戏《白毛女》与《子弟兵的母亲》。其中《白毛女》于2012年荣获河北省第九届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和优秀编剧奖两项大奖,2013年荣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2013年初在北京成功上演,并亮相央视戏剧频道。2014年1月18日,该团又携《子弟兵的母亲》亮相北京长安大戏院,大获好评。

    作品要接地气,老百姓才乐意看

    在当地人眼中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来头不小,《白毛女》与《子弟兵的母亲》的编剧智全海认为该团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的群众剧社,上世纪70年代建团后他们曾是平山文化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就是这样一个曾有辉煌历史的剧团一度面临窘境,团长崔秀斌2010年上任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个发不出工资、人才流失严重,甚至连办公场所和排练场地都没有的“散摊子”。他一次次借钱给大家发工资,但是还有很多年轻人选择离开,50多人的剧团陆续走了20多个。一场剧团生存保卫战迫在眉睫,崔秀斌他们的想法很明确:“我们是艺术团体,不生产剧目怎么行?”他们很快将剧目素材锁定了本土红色文化。作为革命老区的平山几乎每个村都有段光荣历史,每个人都能讲段英雄故事,西柏坡、平山团、回舍大枪班、栗氏三烈士、曹火星、王二小等红色题材独一无二,十分丰富。

    无论是《白毛女》、《子弟兵的母亲》都珠玉在前,各类影视版和戏剧版反响颇大,但平山戏剧人也有自己的手法与视角。用编剧智全海的话说,“不接地气的作品人们不愿意看,我们首先要让平山的老百姓愿意看。”在他笔下,《白毛女》中的喜儿是个生活在天桂山下小村的农家少女,而大春参军就是加入了赫赫有名的“平山团”。在讲述戎冠秀事迹的《子弟兵的母亲》中,戏里的大槐树、碾盘,还有吃梨的故事都有真实背景。两部戏的台词还有很多平山方言。2012年夏《白毛女》在平山上演,应邀到场的电影《白毛女》的编剧、91岁的作家杨润生看得直掉泪,他衷心认可平山戏曲人的大胆创新。

【责任编辑:李莎】 平山的河北梆子剧团唱进人民大会堂
河北新闻网
News
河北新闻网
http://zhuanti.hebnews.cn/2013/2014-02/24/content_3800313.htm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