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剪影——古镇松阳深处的人文风景

来源:浙江在线  2013-10-14 02:04:12  责任编辑:郭凯

    走在松阳县西屏镇老街上的外乡过客,大概时时会有与记忆深处画面相撞的感觉。那一扇吱呀开合的木门,“叮叮铮铮”的打铁声,不时飘来的刚刚从铁锅沸汤中捞出的面条的气味,总是似曾相识。

    在几十年前,许多人的家乡也到处可见这样的寻常巷陌,有青石路面和滴水的屋檐,人来人往,互相以古老的乡音问候着。如今这些景象可能已成为四散的碎片,只在老城区的某个角落中偶得一见。

    然而,在松阳老街,这些碎片都连缀在了一起。这条始自汉唐,历经繁华的老街,虽然日渐凋零,仍然绵延数里。沿街随处可见打铁铺、草药店、弹棉花的巧妇、制秤的老手艺人……那些逐渐老去的手艺、老去的人们,仍然是过去那副生动的样子,在时间长河的两岸静静地生活。

    一条老街,多少手艺人家

    阙先明是老街上有名的打铁匠,今年60岁了,耳朵有点背,但打铁的手艺一点没含糊,从菜刀到钉耙,什么都能打。他穿着紧绷绷的牛仔裤,一双鞋沾满了煤渣和铁屑,腰上胡乱系一条皮革围裙。快到午饭时间,阙先明懒洋洋地坐在板凳上,正在机器上打磨一把柴刀的刃口,一时火星四溅,且发出响亮的“刺刺”声。

    偶尔会有客人在店铺门前停下,阙先明慢慢起身招呼。铁匠铺临街摆着一条小案,上面放满柴刀、竹刀、锄头、铲子等,两边墙壁上悬着各式菜刀和松香刀。这些铁器上都镌着一个“先”字。“用了几年刀口钝了,凭这个字,到我这儿给重新磨快。”阙先明说。他又指着菜刀柄上的防滑花纹:“这也有讲究。刚好是一百道刻痕。”

    铁匠铺对面是一家草药铺,主人叫王显运。他闲时好拉胡琴,琴声高亢,和阙师傅的打铁声混在一起,又伴着街上人来车往的嘈杂声响,好不热闹。王显运今年64岁,年轻时候是村里的赤脚医生。他在松阳采了20多年草药,方圆几十里的山都爬遍了。

    “天不亮就出门,一边散步一边看路边花草。‘老熟人’了,长在哪里,什么效用,我都清楚。”王显运说。草药采来,阴干,铡成条、块、末,再放在各色塑料袋子里,就往店铺里堆。几年下来,柜子都塞满了,就搁在地上,一层层摞起来,顶到木头天花板。进了店铺,像在森林,到处是根茎突出,细叶杂垂。王显运笑说自己天天坐在“百草堂”里,药香盈盈,强身健体。

    松阳人爱喝“端午茶”,由数十味草药制成,来王显运铺子里买药的人不少。老王心里条理分明:哪个是金钱草,哪里是冬葵子,哪个是石茂根……一拿就准。

    老街上聚集着的种种手艺,被当地人称为“百工”。老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每扇木门后都是一段故事。做了三十多年棉被的潘小琴,最怀念的是以前八九月间姑娘出嫁,娘家人都来托她做新棉被,称斤算两,图口彩,有讲究。58岁的做秤师傅朱葛明,从前的老客户都是茶青贩子,每到收茶季节,他一天到晚忙着刨啊、磨啊、刻啊,三小时能做出一杆秤。

    手艺、生意、生活,对于老街的人们而言,这三者是融为一体的。只不过,时间流到现在,手艺老了,生意少了,生活还是慢悠悠的,相比现代都市的节奏,简直像凝滞了一样。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