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倡导文明简朴新风:贯彻落实八项规定

  礼尚往来的“人情消费”是国人的一种传统习俗,适度的“人情消费”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促进交往,但如果超过了必要的限度而造成泛滥,单纯的感情交流就会蜕变为经济利益的交换,甚至成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就会严重败坏社会风气。

  古而有之的“人情消费”多为重礼仪轻礼金、重感情轻面子之举,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如何消费,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但不知从何时起,“人情消费”开始有泛滥之势,本该正常的“人情消费”演化成礼金的比拼,名目也日益多样化,这种情况在广大农村地区更为普遍。“人情消费”数额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很多人不能承受之重。更令人担忧的是,“人情消费”甚至被个别人作为谋取私利、借机敛财的手段,严重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

  “人情消费”的泛滥扭曲了正常的人际关系。“人情消费”虽为传统礼尚往来之道,但终需有个度。正所谓过犹不及,只有适度的“人情消费”方有助于构建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达到“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的效果。如果过度泛滥,“人情消费”势必就会变了味。当很多人都将“人情消费”作为一种负担,当很多人虽然对请客送礼极为反感却又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人情消费”就失去了其合理性,所反映的人际关系就是扭曲的。在这样的人情往来环境中,人们会丧失“人情消费”的自主选择权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物化为单一的礼品、礼金,平等交往的道德底线无疑就会受到严重冲击。

  “人情消费”的泛滥破坏了社会风气。“人情消费”泛滥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最终会体现在社会风气上,并成为阻碍城市文明进步的“社会之祸”。“人情消费”泛滥之下,铺张浪费在所难免,且极易导致盲目攀比之风。人们一方面碍于情面或出于某种特殊目的而不断增加“人情消费”支出,另一方面又要想尽办法大操大办把之前的投入收回来。恶性循环中,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被一点点淡忘,奢靡之风逐渐盛行。而当个别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借“人情消费”之名行收取贿赂之实,伤害到的就不仅仅是社会风气了,“人情消费”也会因此而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故此,“人情消费”绝不是小事,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危害性不可小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摈弃陈规陋习、遏制“人情消费”泛滥都已刻不容缓。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郭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