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5月31日消息:早春时节,渤海岸边的海风依然凛冽。但在有着河北沿海崛起第一增长极之称的曹妃甸,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正在展开。今天上午,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河北沿海开放行的采访团走进曹妃甸经济开发区。
投资过百亿乃至过千亿元的首钢京唐钢铁厂、华润曹妃甸电厂、中石化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华电重工装备制造、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等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及百川现代工业服务基地、文丰木材加工基地、河北钢铁物流园区、中兴能源产业园区等重点产业园区相继投入建设及完工投产。截止目前,全区在建和前期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52个,总投资5611.2亿元,其中在建项目217个,总投资2831.1亿元。用河北省副省长、唐山市委书记姜德果说,“如果要让曹妃甸建设尽快在河北沿海崛起中发挥龙头作用,立足高、确保好、必须快这三个抓紧抓实是缺一不可。”
曹妃甸地处渤海湾中心位置,这里具有“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地下储有大油田,腹地广阔有支撑,生态良好有湿地”的综合优势,对于建设大型深水港口、发展现代临港产业、建设滨海生态城市都是理想选址场所。因此,一经开发就被国家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而随着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于2011年末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使得曹妃甸开发的龙头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为此,河北省委在第八次党代会上确定了居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和渤海新区两个增长极的发展思路。为了将曹妃甸建设成比美日本“东京湾”的发达地区,曹妃甸重点狠抓以下几方面。
事实上,曹妃甸开发建设,可以说是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单体工程之一,投资总额高达万亿元,怎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不留遗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则是基本原则。为此,曹妃甸自开工建设以来,先后聘请了包括14名院士在内的3500多人次的专家、学者对曹妃甸开发进行勘察科研和规划论证,先后攻克了267项技术难题,创造出了50多项国家专利。
为了做到质量领衔,效益第一,曹妃甸的决策者全心全意致力于把住两个关口:第一是注意把好项目准入关。力求做到技术不先进不要,效益不显著不要,不是产业链内项目不要,高耗能、高排放不要。
比如在安排工业区产业结构中,他们就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按照“大中小项目相互配套、一二三产相互协调、绿色生态可持续”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