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农村发展必须解决劳动力荒的问题

  张家口市卫生局驻康保县大七顶房村工作组 李向东 崔刚 马润清

  我们帮扶的大七顶房村,统计在册的户数是174户,613口人。入户调查时我们发现,全村仅52户家里有人,并且多数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两口,甚至是独身一人的家庭。三位村干部的平均年龄超过40岁,这就算村里的年轻人了,其余122户都在外谋生。

  这样的结果让我们始料未及。为什么超过2/3的家庭户都离开了农村?

  深入调查我们发现,这里的农户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一家一户养羊的收入。这种家庭散养方式,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而且都是整只活羊出售,缺乏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所以附加值很低,村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所获菲薄。他们外出打工从事的多是建筑、装饰、维修等行业,这些工作因为技术含量低,一年的收入除去养家糊口的费用,也所剩无几。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村里没有主导产业———年轻人外出谋生———农村青壮劳动力缺乏———农村经济更加难有起色。具体到大七顶房村,由于养殖业(养羊)没有形成规模,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来吸引年轻的劳动力,致使青壮劳动力只好外出谋生,而主要劳动力的缺乏也使得养殖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这样的恶性循环相信不只大七顶房村存在。

  解开这个死结的关键就是发展村里的主导产业。我们想到的是,因地制宜,变单户养羊的散养模式为养殖小区模式,走产业化、规模化养羊的路子,并逐步向深加工方向发展。这样,村里有了主导产业,劳动力的收入足以吸引住年轻人,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养殖小区模式有一整套的操作办法,需要前期投入。我们设想,尽量争取政府在扶贫项目上给予支持,村民自己筹集一部分资金参与,以村为单位的产业化养殖就能得以实现。

  剩下来的就是劳动力问题。要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快的年轻人才行。我们和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交流了看法,大家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如果村里有适合的活干,就愿意返家。这样,既能解决本村年轻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他们再也不必去外地打工,又可以使村民脱贫,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李莎】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