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2013全国两会特稿③改进作风 真抓实干

河北日报记者 史文通 薛惠娟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伟大的“中国梦”,需要奋力拼搏才能变成现实。

我省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各级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倡艰苦奋斗”,这是对各级干部的殷切期望。

转变观念,强化责任意识,把该管的管好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客观要求。”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欣意电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于贵良说,转变作风,首要的是转变思想观念。要改变群众办事“围着政府转”的状态,政府服务应“围着群众转”。

代表、委员们认为,长期形成的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维护部门利益思想,影响了政府职能的转变进程。只有各级干部思想观念真正转变,“管”和“官”的意识淡薄了,服务的意识增强了,才能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奠定坚实基础。

在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市监察局副局长张富民看来,“服务型政府”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即守土有责、权责对等的责任政府,依法依制度办事的法治政府,运转高效的效率政府。责任、法治和效率三者相辅相成,其中,责任意识是根本,依法办事是保障,运转高效是体现。“但现在有些部门、单位往往把责任下移,把权力上收,有的只行使权力而不愿承担责任。因权力没有被关进制度的笼子,所以造成了政策执行伸缩性比较大,行政效能也有待提高。”张富民建议,通过教育、制度和监督,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当前,强化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强化‘有限责任’意识,即把该管的管好。”一些代表、委员认为,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大包大揽,什么都可以管、什么都能管,事实上却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人们越来越体会到,政府职能不应是无限的,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厘清政府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并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能,更好服务群众

2月28日,我省以“减少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双减双提”专项行动正式启动。代表、委员们认为,这是我省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科学发展的具体举措。

“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是简政放权。”全国政协委员、张家口市副市长杨玉成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四个“分开”,其实就是简政放权。其中,“政企分开”就是向企业下放权力;“政事分开”就是向事业单位下放权力;“政社分开”就是向社会下放权力,提高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唐山市政协副主席胡万宁建议,要着力打造审批事项最精简、行政服务最优质、权力监管最严格的政务服务体系。凡是没有合法依据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凡是可以实行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的一律不设前置审批,凡是能够一家审批的一律不搞多个部门审批。与此同时,要加快行政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政务服务全覆盖。

“简政放权、转变作风,是建设清廉政府、高效政府的基本要求。”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市政协副主席史书娥说,去年,邢台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了“效能邢台”建设,共清理削减市本级审批事项308项;通过推行“并联审批”,平均审批时限由14天压缩到3.5天以内,政务环境明显改善,直接带动了实体经济发展。

张富民代表认为,转变政府职能,一方面要立足于“减”,一方面要立足于“加”。事权集中的上级单位行政审批职能可以“减”,基层服务职能要增加。为解决县级行政权力过于集中、乡镇服务职能弱化的问题,2011年以来,承德市出台了加强乡镇政权建设的意见,推动县级向乡镇还权、放权、增权,将婚姻登记等几十项服务性工作事权下放、委托乡镇或基层所站行使,并推行寄办、代办等措施,大大方便了群众。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郭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