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村 小酸枣成大产业
河北新闻网
2011-11-06 15:57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张娜
【字号

本站搜索

    □本报记者 张文君 通讯员 贾奉忱

    深秋时节,汽车沿着蜿蜒崎岖的乡间公路一路颠簸,目光所及是漫山遍野的枣树。突然间,车子速度放慢,开始往高处爬坡,此行的目的地——赞皇县清河乡孤山村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视野。遍布路旁的酸枣晾晒场告诉我们:酸枣仁加工专业村到了。

    记者跟随村委会主任李庆华来到了村民李占书家。今年59岁的李占书是孤山村酸枣仁加工从业第一人。老李正在自家院内翻整晾晒酸枣,地上的酸枣占了他家大半个院子,看上去犹如一张紫红色的地毯。

    “听说,您家是村里加工酸枣量最大的户,原料都从哪里来呢?”“单靠从村里收购量太小,现在俺们主要去辽宁、山东、陕西等地采购。”“酸枣仁加工完以后卖到哪里呀?”“一部分卖给药厂,一部分卖到中药材市场,像咱省的安国、安徽的亳州。”李占书说,1982年,他推着自行车收酸枣闯市场,那年他靠加工酸枣挣了1000元。29年过去了,如今老李家靠这不起眼的小酸枣大变了模样:盖起了二层楼房,买了两辆运输车,一部小轿车,加工酸枣年纯收入达到20多万元。

    从老李家出来,记者来到了今年30岁的杨同生家,只见他家院里台阶上堆着50多袋准备加工的酸枣。

    “这是俺家前几天刚采购回来的,你看院子小,只晾晒了一小部分。”杨同生的妻子李彩艳说。杨同生小两口是村里搞酸枣仁加工的80后代表,起步时没有积蓄,只好贷款。

    谈起贷款,村委会主任李庆华说,资金不足是加工酸枣遇到的最大难题,为此村干部和乡干部多次与县邮政储蓄银行协调,今年为村民协调贷款资金达到2000多万元。据了解,杨同生家酸枣加工年纯收入达七八万元,像他这样的农户在村里比比皆是。孤山村有994户人家,其中530户从事酸枣加工,年产值达到了2.5亿元,全村年加工酸枣仁总量占到全国的2/3,成了野生酸枣仁加工第一村。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